周子陽乌海再拍家乡导演们在电影中重回

公益中科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电影网专稿地处黄河上游,东、北隔甘德尔山与鄂尔多斯搭界,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这里便是有着“黄河明珠”美誉的内蒙古乌海。

在内蒙古籍导演周子陽的新作《乌海》中,它既成了片名,也成了影片的故事发生地。这是周子陽第二次将叙事视角对准家乡。其处女作《老兽》的创作背景,同样聚焦在内蒙古这片土地。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周子陽之外,喜欢将创作视角对准家乡的导演不在少数。

比如,电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就是导演易寒拍给家乡江西的一封情书。影片拍摄地选在了见证导演生长的地方宜春,距离主演陈创家乡不过也多公里,不少演员更是从当地选角,整个团队“赣”劲十足。《不期而遇的夏天》不乏对宜春秀丽风光的呈现,易寒直言,这是他和陈创交给家乡的一份答卷。

此外,新生代导演黄梓的银幕处女作《小伟》,不仅呈现了属于他自己的家庭故事,同时还展现了一张属于广州的电影名片。电影取景于导演土生土长的城市,全程使用粤语对白,岭南氛围感满满,从题材本身到镜头呈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粤式韵味。

张艺谋、贾樟柯、徐峥、姜文……一众名导或多或少也曾在自己的电影之中悄然融入过对家乡的眷恋。

导演们的故乡情结,总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渗透在梦幻迷人的光影里头。

01回到家乡

周子陽生于鄂尔多斯,乌海是毗邻鄂尔多斯的城市。导演再度把镜头对准家乡内蒙古,是看中了乌海自带的荒诞主义。

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因为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乌海湖,从此成为了茫茫戈壁滩上一颗独特的“明珠”。乌海湖周边蔓延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再远些就是有名的甘德尔山。山顶有座威风凛凛的成吉思汗像,底下又可以看到灯火通明的城市。城市里横亘着一条“泾渭分明”的河流,河水一半是清的,一半是黄的。周子陽说,“这里能让人有种超现实的魔幻感,非常有戏剧化。”

他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支点。湖泊、沙漠、陡崖、戈壁……乌海充满魔幻色彩的风景,都被周子陽构建成为电影里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

影片以乌海为背景,讲述了杨华(黄轩饰)和苗唯(杨子姗饰)这对年轻夫妻原本恩爱平静的生活渐渐失控的故事。乌海冷峻凛冽的氛围,同时承载着带领观众走到电影人物世界的意义。

用周子陽的话来说,“乌海”背后的深意不止一座城市,它象征着人的欲望,“人心即是欲望,欲望即使《乌海》。”

周子陽用《乌海》呈现了一个源于自己身边的故事。而他上一部电影《老兽》,同样取材于家乡鄂尔多斯一宗子女绑架老父亲的真实案例。

“前几年鄂尔多斯经济崩塌,让我看到人性的丑恶,尤其是恶和自私,以钱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而不是以前的道义和仁义。以前说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不卑不亢,现在得意时又骄又躁,失意时卑躬屈膝,价值观扭曲,很可怕。”

导演坦言,他想通过笔下的老杨,以及这部电影,来提醒和告诫大家,“《老兽》的故事虽然发生在鄂尔多斯,但其实全国都存在(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这种,其他地方或许会发生更多问题。”

不止周子陽,很多导演都有故乡情结。他们往往不止于展现家乡风光,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想透过光影,表现能够代表家乡的人群、或者沉淀于故人身上的风貌与底蕴。

诸如爱拍文艺片的毕赣和爱拍荒诞喜剧的饶晓志,贵州籍导演近年也颇爱将镜头对准家乡的景致。

毕赣生于贵州凯里。黔东南的亚热带,空气潮湿,群山环抱,这里是他最熟悉的故土。毕赣说,故乡的一切就是他的日常。于是,无论是处女作《路边野餐》还是第二部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他都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这片梦境一般的土地。

《路边野餐》英文译名为KailiBlues,意为凯里蓝调,处处洋溢着导演的故乡情怀。影片用一个个长镜头串起青山绿水、云雾氤氲,同时配合奇幻的表达方式以及地域色彩浓重的贵州方言,便将一份独属于贵州地带的风情展露无遗,一部贴着贵州电影的标签的作品就此诞生。毕赣说,夹杂着对世界的浮想,这就是他将自己认识的家乡都融进电影的表达。

延续前作的风格,《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如此。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重回贵州的故事,实际上,也是毕赣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再度进行光影探索的开始。

电影中,晃动的车厢、幽深的街道,迷幻的梦境,无不萦绕着这座小城的魅力。令人意外的是,随着《地球最后的夜晚》凭借“跨年一吻”彻底走红,取景地凯里也慢慢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让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同样是来自贵州的导演,饶晓志则更多把对家乡的感情以荒诞喜剧的形式呈现。

跟大多数小镇青年一样,饶晓志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年少时光。彼时,他总觉得小镇对理想是一种羁绊、认为故乡装不下自己的大计。但后来渐渐长大,走南闯北之后的饶晓志才发现,刻在自己骨子深处的东西,都跟家乡的人和事有关。

所以他又回到了家乡,倾尽全力拍了《无名之辈》。

“电影里的每个人我都认识”,饶晓志表示,戏里的很多角色都曾出现在他从贵州小镇到县城、省城,再到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漂泊的路上。就如影片的取景地贵州都匀的山地与河流影响着城市形态一样,这些家乡亲朋对于他的影响,同样潜移默化,深远悠长。

《无名之辈》对白用的是西南官话,配乐用的是贵州民谣,连演员阵容也不乏章宇、宁桓宇这般贵州班底,贵州元素贯穿着全片。这是饶晓志继《你好,疯子》之后执导的又一部高口碑荒诞喜剧,很显然,导演正用最擅长的表现方式诠释心中对于家乡一切的真挚怀念。

对准东北大地,张猛曾交出过《耳朵大有福》《钢的琴》《胜利》“东北三部曲”。在那之后,大鹏也拍了以吉林集安为背景的摇滚故事《缝纫机乐队》。同一时间,他还顺便回到农村老家拍了一场家人们火爆剧烈的聚会《吉祥如意》,无心插柳之间,又为大家奉献了一部原汁原味的东北影片。

聚焦南方城镇,韩寒亦将早期导演作品《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取景地移到了上海城镇;杨庆则将《火锅英雄》画上了山城重庆的烙印,以致敬家乡,表达念想。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易寒继《遥望南方的童年》后第二部关于家乡的电影。早在《遥望南方的童年》创作阶段,易寒就表示,不想在电影中单纯展现故乡天空下残缺的桥,乡间温润脚板的田埂小路,溪边肆意生长的野草,惊慌失措穿行在村头巷尾的土狗……他想展现的是故乡的人。

于江西而言,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之一,莫过于数以万计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以及因此造成的大量“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于是,易寒前后两部作品的镜头都颇具关怀性地对准了他们。

前作《遥望南方的童年》中,易寒的表达仍相对隐晦。他没有着重释放外出务工者的辛酸,而是用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的角色,串联起了方圆数里留守儿童的生活;而《不期而遇的夏天》里,留守儿童的戏份依旧很足。更加尖锐的是,外出务工者这次也成了戏里的主角。

黄四毛原型其实是易寒的堂侄,一个因怕混得不好而不敢回家的打工人。怕被人瞧不起,是他不敢展露于外的自卑心态。而留守少年易水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性格也变得懦弱胆小,常常被同学欺负。

导演透过对这两个乡村典型群体的观察与捕捉,让“同病相怜”的他们相遇相知,再搭配地道的方言以及秀美的风光,便构成了一部凝聚江西底层百态,献给家乡人民的走心之作。

不难发现,回到家乡的导演们,颇为热衷将自己的故乡情结,凝结在作品的点滴之中。

02走出家乡

导演将故乡情结融入光影之中,不仅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独属于这座城市的风情,更可以让大众感受到作品之外的人文魅力。当影片随着导演走向影展,走向国际,这份藏匿于他们故乡的美好,也随之迈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乌海》还没完成时,世界知名电影评论杂志《银幕》就将其评为“最受国际电影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