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润山东丨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映耀齐
10月30日,黄河保护法通过并将从年4月1日起施行。法律强调,国家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研究黄河文化发展脉络,阐发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日上午,首届黄河文明论坛在北京、济南同步开幕。论坛以“黄河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有助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助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断绘就最大同心圆。
近年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东部沿海大省,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为高质量推动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打造黄河下游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做出了积极探索,夯筑了坚实基础。
保护丨加强顶层设计黄河岸边好光景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个,A级旅游景区处,旅游度假区13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山东文旅系统突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规划。为了紧密对接国家黄河战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山东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系列规划,结合山东资源禀赋、区位特点,谋划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将黄河文化遗产带列入全省“七区四带”文物保护片区战略,作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着力构建“一轴两带贯通、九大组团联动”的发展格局。
同时,山东文旅系统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在系统保护、科学保护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定陶汉墓、济南明府城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做好焦家遗址、铁门关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推动黄河干支流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对东平湖三河六岸、济南百里黄河遗产带、入海口盐业遗址群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保护。加大黄河流域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对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医院旧址等进行修缮保护。
在非遗保护方面,加强对“尧的传说”“泰山传说”“祭孔大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非遗项目的研究保护,推进龙山、曹州、泰山、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促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
传承丨打好“特色牌”流域生态展新局
近年来,山东挖掘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开发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取得一定成绩。
打好“产业牌”。重点抓好纳入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库的总投资亿元的余个项目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沿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打造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智慧黄河”“数字黄河”项目建设。
打好“服务牌”。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高标准、有风格的特色景观道路。加强沿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统一设计制作旅游标识。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已于今年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已全部接入,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平台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沿黄旅游便捷度。
打好“推介牌”。进一步整合沿黄九市特色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创新营销手段,构建以短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