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夸张绮丽的好诗句欣赏
1、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前句写仰视之景,突出表现的是天穹的幽深遥远的意旨,以“云渺渺”暗衬之。后句写远视之景,表现的是高楼之高与视野之广的意蕴,以“青山小”反衬之。由此,前后结合,遂将苍穹与远山连接到一起,使所写的景色画面顿时阔大起来,意境也随之而显得深邃辽远,让人有无穷的联想。
全诗:宋·王诜《蝶恋花》
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
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
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翻译
时间过的很快,一天下来黄昏就过去了、等待的是鸡啼鸣报晓。昏昏沉沉的过日子、世上的那些事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啊?长久的愁怨终究有一天人会老下去的,春天依旧是那时候到来、芳草依旧是那时候发芽根生。这时候的人们都会很忙碌很少有人会悠闲自在的,那闲人度过的那些时间有几个人能明白?能知道啊?独自一个人站在小楼处、望着天边的云、在很远的地方隐约看到一点青山的显现。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奇妙美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原文如下: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如下: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3、遥望九州齐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从月宫俯瞰人世)九州如同九点烟尘那么渺小,大海也犹如杯子里倾泻出的一点点水那么清浅。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全诗:(唐)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月宫的兔子寒蟾在悲泣这幽冷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4、翻飞千寻玉,倒泻万斛珠。
此以珠玉比濑玉泉之色,以“千寻”、“万斛”夸张地表现出其涌出地面的水柱之高、水量之大。
此是山东济南漱玉泉的题联。
上联:翻飞千寻玉
下联:倒泻万斛珠
横批:白齿淙淙
用以赞美涌泉。
上联含义:涌出的泉水像是千寻碧玉在翻腾飞转。千寻,形容长。古八尺为一寻。
下联含义:翻腾飞转的涌泉好像倒泻的万斛珍珠。万斛(hú),形容多。古十斗为斛。
横批含义:像人嘴里含水,以雪白的牙齿在淙淙地漱口,声响有力。语出闻一多《死水·你看》:“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半溪白齿淙淙(cóngcóng)的漱着涟漪(liányī,细小的波纹)。”淙淙,象声词,流水声。
5、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句中“动”“浮”二字,体现了全诗意境的动态描绘。两个字都是动词,因而赋予全诗意境以活动的体态,形成了骏马走坂之势,给读者以形象飞动之版感。诗人在进行这种动态描写时,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和夸张。鼓声能上入云霄,把行云挡住并使星辰摇动,旗帜能“拂浪”,在旌旗闪动时又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这都是诗人的创造性想象,是虚构和夸张。这样写,显得造形生动,气象雄豪,把杨广东游权的那种赫赫声势、巍巍壮观的豪华盛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出自唐代许浑的《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
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
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