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蜜瓜为何香飘全国1
家门口的巷子里,一阵淡淡的瓜香袭来,拦住我了前行的脚步。我脸上微妙的表情,像见到旧友一般意味深长。未见其瓜,却先闻其香,即使身在兰州,我也确信,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上前察看,果不其然,摊车栏杆的纸板上弯弯曲曲地写着四个大字——“民勤蜜瓜”,摊车旁边的台阶上,坐着一位大伯,衣着朴素,戴一顶破旧的草帽,枯黄的脸庞上满是岁月的刻痕,深邃的眼睛里,却透露着来自大漠深处的慈祥。
这是淳朴的民勤瓜农最美的样子,我站在一旁,心中激动万分,百感杂糅,久久地端详着略显疲惫的大伯和满车的银帝蜜瓜,未语泪先流。此时此刻,我回想起了小时候跟父母摘瓜卖瓜的情景,烈日当头,汗流浃背,来回在瓜田的蔓条之间穿梭,脸上却挂着收获的喜悦。
蜜瓜市场上,瓜农拉着自家的蜜瓜批卖,就像对待一颗颗精心培育而成的宝贝,捧在手心里,抱在胸膛里,嘴里念着,眼里望着,见到收瓜的老板就切开让尝着。还记得那些年,父母每次卖完瓜之后,定会带我们去镇上吃一碗当时只有一块五的牛肉面。日子虽苦,蜜瓜很甜,卖完蜜瓜后,民勤人的心里更甜。这是一种分享的甜,一种奉献的甜,也是一种发自内心令人骄傲的甜。对于民勤人来说,民勤蜜瓜不仅仅是一个生计、一份收入,更是一种文化力量和精神依托。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常年风沙肆虐,荒漠化土地高达94.6%,美国《国家地理》中报道“民勤已成为世界不易生存地之一”。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无数民勤人民用勤劳打造了一片沙漠绿洲。而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洲平原,竟成了蜜瓜生长的绝佳之地。
民勤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内陆沙漠型气候和沙性土壤条件,以及祁连雪水和石羊河清洁水的灌溉,共同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民勤蜜瓜。
民勤蜜瓜的含糖量高达15-18%,与新疆哈密瓜相比含糖量高3-5个百分点,而在其他地方生产的蜜瓜含糖量在13%以下。这就是为何说“天下蜜瓜看民勤,民勤蜜瓜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民勤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苏武牧羊的地方,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为民勤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灌溉支持。天时地利人和,民勤蜜瓜三者兼具,加之日月精华的凝练,当地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以及民勤人的精心呵护,使得民勤蜜瓜颜值光鲜,口感细腻,香气浓郁,披上了“黄马褂”,成了“网红瓜”,更被大漠深处的民勤人民视为“定心丸”和“沙漠瑰宝”,蜜瓜产业也成为民勤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民勤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蜜瓜之乡”称号!
民勤蜜瓜,也叫“黄河蜜瓜”和“沙漠蜜瓜”,一路走来,可谓“百瓜齐放,群英荟萃”,从最初的白兰瓜、黄河蜜、玉金香,到银帝、金红宝,再到如今爆火的西州蜜,无一不令人称赞。不过,最甜的民勤蜜瓜,往往只有瓜农才可以吃到,倒不是因为不供给别人品尝,只是这种蜜瓜需要落把才食,这便是民勤人口中的“落把瓜”,所谓落把瓜,就是熟透后与瓜秧自然脱落的瓜,这种甜瓜香气达到最盛,糖分达到最高,瓜瓤酥软多汁,有的含糖量甚至可高达24%,只是简单地一闻,瓜香便能浸润整个肺腑。
七月的盛夏,民勤绿洲一片生机,20万亩的蜜瓜正值采摘季,瓜田、瓜市变成一片片瓜海,分外壮观,真的是“众瓜渐欲迷人眼,只缘身在瓜海中”!
有外地来民勤的一位朋友,吃过民勤蜜瓜后,写过一篇很夸张的文章,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瓜,一种叫民勤蜜瓜,一种叫其他瓜。吃过民勤蜜瓜之后,就会觉得天下的其他蜜瓜平平无奇。这种说法虽略显夸张,若单从甜度和营养价值来讲,倒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民勤蜜瓜,是民勤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结晶,是每个民勤瓜农最大的期盼,承载着数代民勤人与风沙抗争的艰苦,饱含着民勤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无数民勤人的淳朴与热情,是民勤这片沙漠绿洲献给世界的最好的礼物。
一句话,吃蜜瓜,要到民勤去!
天津市民勤老乡联谊会即将组织民勤蜜瓜进津,第一车瓜大概在7月20日左右到津,想吃沙漠蜜瓜的朋友们请与您身边的民勤朋友们联系。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融媒体中心,作者李树琦,特此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