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顾平新作壶口旱地行船图画记
顾平《壶口旱地行船图》尺寸:cm×cm年代:年
创作感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黄河大合唱》旋律中成长起来的我,一直对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华母亲河有着发自内心的景仰。多少年来辗转反侧于案旁,面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想亲近之却又无从下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到黄河不死心。虽然“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但为母亲河妆容的思绪一直徘徊在心底。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年夏,在一次民盟活动中,著名作家张平先生和我聊画时说,黄河壶口有一个古老的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消失的旱地行船行业,就是上游的货船行至壶口,若想下行,就得将货物卸下,把空船拉上岸,然后拉至壶口的下游再装上货,才能继续前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对于张平先生点拨话语,我的内心陡然升起创作的欲望,于是有了山西考察之行。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
在山西省民盟省委的帮助下,到了吉县,采访了当年旱地行船的纤夫和喊号子的艄公,后又到壶口领略气势磅礴的瀑布并至往日行船的河滩,感受旱地行船的气息。从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看,旱地行船源远流长,以至旧时这里还有非常热闹的集市。清朝后期,年下船量达四五千只,日流量在四十至五十只之多,拉一小船需要八十多人,拉一大船需要一百五十余人。民国期间在此设机构管理,保证货船上下的正常秩序,即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枣船下运。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行船在壶口,河两岸是山西和陕西。“铁肩担道义”,波澜壮阔的黄河历史紧紧和坚强的肩膀联系在一起。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回来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创作这幅作品。作了许多草图,希望从朦胧的草稿中寻找到创作的感觉。我画了一部分造型和线描人物,又翻阅了许多黄河纤夫的图片。现实的动态总是有些夹生,即使摆造型写生也难达到内心的祈盼。一番比较之后,觉得要发挥国画的意象特长,重点展示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的气概。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画面创作首先是“向前进”的节奏感,我用人物的大小形成视觉的远近,这是一个平面的感觉,是传统绘画对空间的认识。李白的诗意一直在脑中回旋,潜意识地将人置于水岸的交叉点上,天水一色,黄河之水上接天,下连人,天地人融为一体。纤夫的脚踩着河床,节奏统一。它是同心协力拉船的标志,每一个个体的运动连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向前的强大力量。号声响齐心协力力量强,黄河涌浪向前方,画面气象追求李白诗意。《将进酒》充满着浪漫色彩和豪迈,故而用长线表现波浪,水面开阔而飘洒更符合诗的意象,人物凝重水放浪,两者轻重相对,一张一弛,相映生辉。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其次,画面要体现泱泱五千年的文明符号。虽然旱地行船处是泥沙,在纤夫的脚步下已经非常坚实。然而仅仅画泥土似乎简单了些,这幅画不是写实作品,不是历史印象的记录,它应具有浪漫的现实主义色彩。所谓现实是指旱地行船这事本身,它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创作这幅作品是借行船之事凸显人的精神气质和黄河的胸襟,两者结合在一起则义薄云天,勇往直前。于是想起了博物馆的彩陶、青铜器、瓦当等黄河文明的积淀。仰韵文化的彩陶是黄河文化的远古经典,其强力节奏的线条感充满着张力,彩陶的敦厚具有朴实的力量感。商周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铸造的巅峰,凝重而肃穆,工艺的精美充满智慧,也是黄河文化的一个象征。秦汉瓦当大气简约,更具一番大象无形的浩然正气。黄河两岸的历史文化无不彰显着华夏文明的精神所在。它们是泥土,泥土中蕴藏着历史,故而在纤夫的脚下加以陈列。船又该如何画,整船太实,太重,画半只,船只是一个象征,它必需有重量感,因为要拉它,但也要有节奏和运动感,要符合整体的动感,于是用波浪来冲涌它,使它既沉稳而又有节奏。况且船将上岸总是和水相连,巨浪冲船也在情理之中,还多一份艺术的浪漫。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最后是笔墨和形的取向,绘画的行笔用线是国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一直研究人物山水画,对人物造型的研讨也是笔耕不辍。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明代吴彬的《五百罗汉》等,还有近代名家的人物画,我都悉心学习。此画人物适合用线勾勒,不画光影,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如何选择造型令我反复思考。黄河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华文明史满载着勤劳和智慧。于是决定老中青结合,年青具有活力又洋溢着聪慧,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年长的饱经风霜却又睿智满满,是历史的承载。旱地行舟,齐心协力,号声响起,众志成城,充满着劳动的欢快和热情,是人与自然美好的赞歌。人物勾线以书法行笔,赋彩以赭色为主,追求色彩透明而干净,画是用十一张六尺整纸相连。
《壶口旱地行船图》(局部)题款作五言古风《壶口旱地行船图》:
黄河万古流,壶口百丈崖。
船运止崖侧,旱行下龙滩。
号角连天响,巨缆铁肩担。
纤夫齐努力,移舟孟门湾。
——顾平
年6月26日于北京
艺术家介绍
顾平
年生于江苏镇江
祖籍江苏南通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画院史》执行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善画人物及人物山水、工书。其人物山水画称为“逍遥山水”,用笔洒脱,墨韵清逸,画面灵动。以魏晋人文为主创,心仪魏晋胜流。其《竹林七贤》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兰亭序》获江苏省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奖、《兰亭修禊》获年中国画展优秀奖。曾在北京、南京、无锡、常州、南通、泰州、徐州、济南、潍坊、青州、威海及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澳门举办个书画展。出版著作《绘事文存》、《中国古代宫廷画院考略》、《中国现代美术史》(参著)。发表重要论文“中国书画笔墨章法之共性”、“汉代美术中的伦理精神及其典范意义”、“两汉魏晋南北朝宫廷绘画考略”、“宋代画院制度与《清明上河图》创作”、“明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清代乾隆朝画院绘画状况探究”等。
更多顾平艺术臻品
欢迎至木一堂画廊参观品鉴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