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研究黄河陆源有机碳埋藏效率取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海洋大学海化重点实验室赵美训教授课题组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ValierGaly博士合作,将研究成果以题为“TerrestrialorganiccarbonageandreactivityintheYellowRiverfuelingefficientpreservationinmarinesediments”,发表在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上。

黄河是中国边缘海沉积物和有机碳的最大贡献河流之一。前人利用总有机质及单体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碳同位素揭示了黄河输运的有机碳以陈化土壤碳为主并且能够有效地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是重要碳汇。张玉双博士等利用升温热裂解的放射性碳分析(RPO-14C)方法表征了由黄河输运并埋藏在渤海、黄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性质和分布格局,并估算了不同热化学稳定性的不同陆源有机碳组分的埋藏效率。结果表明,黄河输运的有机碳中96%是生源有机碳(biosphericOC)和岩石风化的化石源有机碳(petrogenicOC),而未风化的化石源有机碳只占4%,比前人基于单体化合物的放射性碳分析估算的化石源有机碳(32%)低一个数量级。渤海、黄海沉积物中总陆源有机碳的埋藏效率整体较高,平均高达89±30%,主要是由于黄河主要输送难熔且陈化的细颗粒有机碳以及渤海、黄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同时,该研究揭示出陆源有机碳的埋藏效率随着活化能的升高有降低趋势,这一现象由以下几种因素共同造成:1)输运过程中粗颗粒中的化石源有机碳的选择性降解;2)受海源有机碳输入影响造成化石源有机碳的选择性矿化;3)与次生矿物紧密结合的陈化C4植物来源的有机碳的选择性保存作用。

Fig.(A)PBEofdifferentOCterr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