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画纸间大河网
金水区经三路小学的宋一诺,创作了一幅题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画作。两岸青山,一轮红日,黄河滚滚,落霞晕染,所呈现的便是王之涣的诗意。她说,波澜壮阔的母亲河黄河,记载着民族的“狂澜”。黄河浩浩荡荡,如同一个巨人一般依附在万里平原之上,用它强健的体魄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屏障。
在黄河路第三小学师冉的笔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又是另一种风格。青山淡淡,河水白白,飞鸟翻飞,帆影静谧。一轮红日,悬在天上,一座楼阁,站在岸上。这座楼阁,便是她幻想出来的鹳雀楼。楼体是红色的,她说,王之涣写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出人头地,为国家效力,站得高,看得远,更上一层楼。而浅色的格调,绿色的点染,是春天的颜色,也是春天的感觉。她希望黄河两岸多种一些树,把绿化做起来,这样黄河水质才能变得更好起来。
黄河路第三小学的臧一涵,创作了《母亲的血脉——黄河》,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高山耸峙,色调苍黄,一道长城,与河相望。为什么要画一道长城呢?臧一涵解读说,王之涣的这首诗,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边塞地区是辛苦的,战士们保家卫国,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刘瑞朝段伟朵
黄河,走进了诗里,诗走进了孩子们心里,画又从孩子们的心里,走到画上。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10后”的画笔下,有的大气,有的简约,有的豪迈,有的清新。黄河与诗,黄河与画,黄河的诗与画,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相通,也可以相互成就。我们所熟悉的古诗词,和孩子们绘制的画作,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那便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从边塞诗的苍凉中感受边疆战士的钢铁脊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再没有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传唱更广、影响更大的古诗了。
九曲黄河、诗意黄河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比如音乐和古诗词,李贺诗里的箜篌,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杜甫诗里的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是“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题画诗则更为常见,苏轼诗里的春江晚景画,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以古诗为引,以童心为底,孩子们画出的黄河,定义了黄河的诗意,也艺术化了诗里的黄河。而作为“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自然而然走进了古诗词之中,产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黄河“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在《诗经》里面,黄河是个熟面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等等,黄河的身姿,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依然诗意十足。
天纵奇才的李白,豪纵的天性,与浩荡的黄河,不谋而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在河南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比较贴切地写出了黄河的特征。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