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旅九曲黄河,蜿蜒不息,在河洛大地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黄河之重,重在河南。黄河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省,一路蜿蜒不息,在河洛大地进入平原,孕育出华夏文明的根脉精魂,造就了河南沿黄地区的始祖文化、河洛文化、仰韶文化、古都文化、功夫文化等宝贵且不可或缺的财富,在长达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是炎黄子孙心灵的老家,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原儿女精神的故园。

河南是黄河的地理枢纽,也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离开山西省之后,我们的沿黄河之旅继续前行,来到了有着“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美誉的河南。黄河在河南省横贯东西,西起灵宝,东至台前,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安阳、开封、濮阳9市(区),而我们此行自然也就寻迹并跟随着黄河的脚步,首先来到了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的三门峡市。

三门峡因黄河而生,因大坝而起,似乎是从诞生之时开始,这座城市就与黄河开始了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据说在几千年前,为了疏通黄河河道,当年的治水达人——大禹,便用一把神斧将阻水的大山劈出人门、神门和鬼门三道峡谷,浩浩黄河水得以向东流去,三门峡因此而得名,这里与黄河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展开。

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崤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独特的黄河文化,也在漫漫历史岁月中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巍峨耸立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便是我们此次来三门峡的首要参观处,因为来这之前我们得知,此次的三门峡之行,或许正好可以赶上这座万里黄河第一坝一年一度的开闸泄洪期。

从年起,每年的伏秋汛期,也就是大概六七月份到十月份这几个月,黄河三门峡大坝都会不定期开闸泄洪、调水调沙,呈现出一种“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那天,我们早早就出发前往大坝泄洪地,想着一定要占领一个最佳观赏点,那天大坝上开了三个泻洪闸,库水从三个泄洪道口喷涌而出,我们站在大坝泻洪口,看怒涛翻滚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大有一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气概,翻出数丈高的巨浪水花飞溅到我们身上,拿纸巾擦拭的时候,竟然发现纸巾都被染成了土黄色,果然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水啊!

流经三门峡之后的黄河,一路滚滚东去,流至洛阳,在这片河洛大地上所萌生出的河洛文化更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主脉。离开三门峡之后,我们沿着黄河水的方向,来到了这座千年古都——洛阳。

初次来到洛阳,对于这座霸气外露的十三朝古都,我心中对它的最大印象就是“香”,随意走在这里的一条街上或许都会有巷子深处飘过来的一缕幽幽美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灿烂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眼前所见的文物、景点上,更是在这里的美食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老城到涧西,从西工到新区,从水席到牛肉汤,从特色面馆到热闹夜市,洛阳的美味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洛阳美食千千万,完全让人眼花缭乱,在洛阳众多美食街区中,我们一行人最终选定了位于洛阳老城区的十字街作为我们此次洛阳之行的美食打卡地。

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老城十字街的夜生活便开始蠢蠢欲动了,从城区四面八方过来的摊铺也开始与这片华灯初上的夜景相融相和,共同组建一片夜的繁华。招牌林立的十字街美食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游客难以抉择,每一道都不舍得错过。在洛阳夜市摊上,烤面筋和烤羊肉串是平分秋色的,每一串面筋都是外焦里脆,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面筋弹牙的劲道缠绕在舌尖;新安烫面角的面皮是用烫面制作成的,皮软味鲜,喜欢面食的绝对值得一试;小吃街上有很多洛阳特色水席,洛阳水席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每一道菜都是经典;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方便携带的特色传统糕点,牡丹饼、银丝酥、绿豆饼、金麻枣、蜜三刀,相对于现在那些颜值很高的蛋糕面包,这些最具传统味道的老式糕点,或许才是这座老城中最值得品尝的那缕味道吧。

早就听说洛阳人是出了名爱喝汤,虽然有句洛阳名言说的是“早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但在这夜市上我发现,洛阳人喝汤岂止是早晨而已,夜宵摊上的各种汤也是一样不少,而且洛阳人喝汤是有讲究的,啥汤配啥馍!羊肉汤配着油旋吃,被羊汤浸润的油旋儿,外圈酥脆,中间却细腻软乎,热乎乎的时候咬上一口,将美味发挥到极致;牛肉汤配着饼丝吃,夹上一筷子汤中泡软的饼丝,中间伴着几片牛肉一口送到嘴里,回味无穷;豆腐汤配着葱油饼吃,软嫩的豆腐,油香的丸子,酥香焦脆的葱油饼,再放一勺店家自制的辣椒油,让人食欲大开;还有洛阳的特色不翻汤,纯正的不翻汤,酸辣、油而不腻,一般在喝不翻汤的时候,还会配上一张饼叫“不翻饼”,是用鸡蛋和绿豆面和在一起烙成薄薄的小饼,当地朋友说,“但凡外地来洛阳的游客,几乎没有人不到老城尝一尝这道‘洛阳不翻’的”。

食洛阳之美食,品洛阳之风情。浓浓夜色下,灯火辉煌中,十字街上招牌各色,摊铺林立,我们围坐在小摊的摊子前,畅叙情谊,边吃边聊天,边聊边看眼前这幅最具人间烟火气的洛阳老街图,内心舒缓而温柔,古都古韵浓情四溢。

按照我们原本的计划,离开洛阳之后我们此次沿黄河之旅的河南段大抵上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我们偶然得知,就在我们途径的焦作,有一场“黄河号子”的实景演出这几天正在上演。黄河号子是老河工在治理黄河施工时喊唱的一种民歌,其中包含的“土硪号子”是焦作孟州当地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而且焦作也是黄河的流经之地,所以我们一行人在商量之后,便决定留步焦作,看一场这难得一见的非遗文化“黄河号子”实景表演。

一条绷紧的纤绳,拉动的是五千年的爱与恨,一把斑驳的号子,吹响的是五千年的悲与喜,黄河号子,是五千年凝聚的黄河魂,是黄河的另一种咆哮声。在演出现场,仿古式样的船只升帆启航,十余位老船工高喊着嘹亮的口号,阔步前行,拉动帆船,逆流而上,黄河儿女激流勇进、永不退缩的精神在这些老艺术家们的表演中尽然体现。听着中原大河之畔华夏儿女的肺腑吼声,品着黄河的交响与祖辈的沧桑,我们似乎读懂了这方山水的厚重与精髓,铭记中华之魂,不忘传统文化,传承民间绝唱,留住我们的根!

结尾

我们离开的时候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暮色升起,车窗外,渐渐沉落的斜阳洒落一袭光辉,染尽一河金色的波光,旖旎而绚丽。生生不息的黄河水,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既造就了中原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智慧,也培养了他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更赋予了他们坚韧刚强的精神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出品:《畅游中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