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良让科技之光照亮黄河流域生态保
央广网郑州5月20日消息(记者王勇生)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5月18日,央广网记者专访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作为从事35年黄河治理工作的老治黄人,他两鬓斑白的身影时常淹没在办公室堆叠成山的资料里。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央广网发刘猛猛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每当在谈起黄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他总是感慨万千地说,“十四五”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首先是从人们的思想上,高度重视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和专业的治河机构也都在积极的行动,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已经签订了补偿协议,就如何治理好黄河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界定,同时黄河下游的滩区,生态治理的试点,平原新区的试点、开封的试点、长垣滩区的试点都陆续在展开,应该说都是为“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按下的快进键。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张金良一直心怀黄河复航的愿景,希望能够实现河南人“通江达海”的梦想,他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河下游是通航的,当随着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得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现象,因此下游的通航问题就搁置下来了,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随着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完善,黄河下游在未来将可以建成,整体四级航道局部三级航道,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航道,实现我们河南人通江达海的梦想,张金良激动地说。
古贤水利枢纽预计将在年开工建设(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黄河水沙调控核心工程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确定的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年1月19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联合召开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征地移民工作进行部署。时至今日,古贤水利枢纽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古贤水利枢纽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工程,预计将在年开工建设,古贤的开工建设将预示着,黄河调水调沙的后续动力将更加强劲,黄河调水调沙的效果将更为显著,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张金良说。
但是建设这条生态航道,它的前提必须有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其难点是要处理好黄河下游滩区,整个生态治理和我们生态航道建设中间相关的码头,相关的控导工程的生态化处理问题。
奋战治黄一线35年用科技力量守护黄河安澜
黄河生态治理单靠张金良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表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背后千千万万个治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国际上首台超高压水利耦合破岩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就是黄河勘探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中铁装备联合研发的,其中高压泵组的压力可以达到兆帕,同时它的掘进头,采用了水刀和滚刀,双刀掘进的原理,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这是自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引进中国之后,完全自主知识创新得来的这套装备,已经形成装备正在进行生产应用。
张金良在谈起从事黄河治理三十五年的感受时说:“黄河流域的生态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是比较差的,通过年以来逐步在向好的形势发展,主要表现在小浪底投入运用之后,黄河下游经过十九年到二十年的调水调沙,黄河下游的河床,河底高程平均下降了两米五,千里悬河的危险态势得到了较大缓解,同时实行了二十年的水量统一调度,黄河下游不再断流,使整个黄河中下游河段的生态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黄河上游河源区的水源涵养能得到有效涵养,中游的黄土高原能得到有效的治理,黄河口的湿地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整个黄河将会变成一条贯穿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一条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张金良如是说。
本文来源:央广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