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文·徒步来旅行

大家好吗,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第二大长河——黄河,相信大家对黄河这个名字一定都知道,因为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长河,在世界中也是排的上名的。黄河全长公里,黄河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流入渤海的,它的流域面积达到了平方公里,相信大家在地理中都学习过了,所以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多说了。黄河是源于地表的运动和板块的运动而形成的,在远古时期黄河经过了三次的变动才形成了如今的我们所看到的黄河。

黄河有支流和干流,其中干流走向主要的就是黄河源,在我国青海省以上的河流被称之为河源区,面积为两万多平方千米,隶属于青藏高原,海拔有米以上,四周是盆地,周围还有许多的山地,这里是黄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之为河源区。有关黄河源最早的记载是在战国时期,后来唐朝时期的大将侯君集和李道宗带兵征伐的途中曾见到过黄河源,当真是一览无余、一泻千里啊!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曾派人去侦查黄河源,终于找到了黄河源的三个汇入的河流。到了年的时候,我国派去了黄河探险队去侦查黄河源,找出了黄河的正源是“玛曲”。到了年的时候,我国在经过了多年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后终于确定了黄河的正源。

黄河的干流河道有上中下三游还有11个河段,上游的黄河处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其全长为多公里,黄河上游的水流速度比较缓慢,我感觉可能是地处平原加上泥沙淤积的原因吧。黄河的中游则是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中游的长度是多公里,水面上下的落差极大,相差多米,所以这里的水流十分湍急,奔流不息。由于落差大的原因造成了狭窄的沟壑,因为那一段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比较疏松,所以湍急的水流将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撕裂开来,几乎形成了一处峡谷,不对,就是峡谷,远远望去,看到的是一片深邃,在高处往下望去又使人胆颤心惊。后来用这条峡谷将陕西省和山西省作为分离两个省份的分界线,所以这条峡谷也被称之为“晋陕峡谷”。

黄河的下游是从桃花峪到海口的一段距离,流域面积超过了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黄河的比例很小,但其长度却达到多千米。落差则是90多米,可以说是不大不小。河道的总面积达到了多平方公里,可以说是非常之大了,但由于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造成的泥沙淤积所以河床较高,高出了地面3到10米,被世人称之为“地上悬河”。成为了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由于黄河的大量泥沙淤积,所以造成了黄河三角洲。

黄河流域北至阴山,南到秦岭,东至渤海。流域自西到东逐渐变低,形成了自西而东的逐渐变低的地势的三级阶梯。最高的一级阶梯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米以上。而第二级阶梯则比较平稳,大多数是黄土高原,由于冲击力较大造成了地表破碎,这一处阶梯以太行山为界,海拔在到米之间。由于黄土高原的植被少加上土质疏松,加上长期下暴雨所以造成了滑坡和崩塌,这是造成黄河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的主要原因。

第三级阶梯则是地势平稳,因为第三处阶梯处于华北平原地区,地形大多数是平原和丘陵,海拔几乎都在米以下,就算是在鲁中地区也不过是到米的地势。下游的冲积平原是由黄河、海河和淮河三者的相互冲击而形成的,向东延伸逐渐海拔变低,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黄河流入冲击平原后河道开始变得更加的宽阔,沿途的泥沙淤积造成高出地平面3到10米,这就是有名的地上河。以上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黄河的阶梯分况了。

黄河流域由于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地势高度差距比较大,所以气候变化差异很大。黄河的这三级阶梯自西而东由冷变暖,因为西部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所以天气很冷,而东部则是处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所以很暖和。

而且黄河的年气温和日气温变化也很大。黄河地区受到的光照也是十分的充足的。而黄河的降水情况则是以下几点,黄河的降水是打片的,意思是区域内降水集中,但是分布不均,有的地方降水很多,但有的地方则很干旱。而且降水年变化也很大,夏天的时候降水特别充足,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则是干燥无比。有的地方降水达到多毫升,有的地方则不足一百毫升,可见降水分布及其不均。黄河地区的湿度很小,但是蒸发量则是很大,所以造成了黄河地区及其缺水。而且黄河一年到头都有霜,很是没有无霜的时候,可能是地区气候严寒的问题吧。

黄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华夏儿女,古时候的炎帝和皇帝都曾把黄河流域视为“摇篮”,由此可见,黄河的文明起源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后来从夏朝一直到现在黄河都在不停地孕育出我们的中华的文明,古代的王朝常以黄河周围的城市当做自己国家的都城,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千古名都长安和洛阳。可见当时的人们对黄河流域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中华的青铜器、铁器和四大发明都是在黄河流域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黄河真的可以成为我们华夏的“摇篮。

真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我对黄河的理解是这样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摇篮,还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出了无数文明,黄河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胜败,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不休,见证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而且黄河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要不懈的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大家一定要加入到保护黄河的队列中

本文由作者徒步来旅行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