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廊入画来聚焦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
今年8月,一场强降雨过后,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小清河起点的柴庄节制闸高高抬起,汹涌的河水自7道闸口喷涌而出,一路向东奔流。河道两畔,绿树葱茏;河面之上,水鸟盘桓。
作为山东省内河“一纵三横”水运主通道之一,小清河地处山东腹地,流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十多年前,人们都叫它“小黑河”“小臭河”。近几年经过治理之后,它重新变回了“小清河”,多年未见的水鸟又回来了。
初秋的东平湖,清风徐来,波光粼粼。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东平湖曾经是个“病湖”,31万亩湖面有12.56万亩围网养鱼,餐船垃圾也扔到湖里,水质很难达到国家Ⅲ类标准。近年来,东平县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拆违清障等九大攻坚行动,东平湖重现昔日芳姿。随着东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东平湖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吸引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
一条条河流变清变美,一个个水面百鸟翔集,一座座村居焕发生机,这是黄河山东段两岸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生动写照。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山东坚定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把加强黄河生态保护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推动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从细从实从快抓好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黄河滩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组织实施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努力为黄河战略落地起势贡献山东力量。
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山东积极开展潮间带湿地恢复研究,实施以黑嘴鸥、东方白鹳等关键物种繁殖栖息地保护和鸟类保护等生物多样性工程,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黄河三角洲鸟类由种增加到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相关调研发现,山东生态廊道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县沿黄防护林断带率达33%左右。为此,我省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明确到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去年3月,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93个,总投资.4亿元。高标准推进泰沂山区、黄河滩区、东平湖、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打造济南—德州、滨州—东营黄河百里风貌带。目前,山东黄河段绿化面积超21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坚持生态优先,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使之“应划尽划”。近年来,全省各地投入多亿元实施湿地保护,清理整治河湖违法问题近1.9万处。年以来,累计压减地下水采水量3.77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年9月,山东出台意见,明确10月底前实现全省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各流域上下游地区治污的积极性,加快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作为黄河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山东被称为“黄河流域的龙头”。为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合作、协调发展,今年2月15日,我省正式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山东将在境内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
黄河水,黄河情。随着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一幅环境优美、产业振兴、百姓安居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