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人民资讯
谈宜斌
物种笔记
粮食作物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游猎迁徙的命运。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稻谷,其起源历史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根据遗传基因测定,我们现在栽培的稻谷,源起于野生稻。世界上的稻谷有两个生物学种:一个是亚洲稻,另一个是非洲稻。前者普遍分布于世界各稻区,后者现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多年间,国际上认为亚洲稻起源于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也加入了起源之争;5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不断出土稻作遗存,国际学术界在争论和探索中逐渐趋同中国是亚洲稻的发源地。特别是年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年的人工栽培稻,确立了中国稻作起源地的地位。这些深藏在3米以下第四文化层的稻谷,刚出土时色泽金黄,外形完整,甚至连稻壳上的隆脉和稃毛都清晰可见。其堆积厚度达到50—80公分,总量达百吨之多。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研究人员在整理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资料时,在遗址烧土碎块内发现有3条隆起的稻壳印痕和稃的长条格状纹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与现代稻壳形态相比较,认为其属栽培水稻,时间距今年。
年和年,由中国和美国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对江西省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进行了为期近天的考古发掘,发现了1万2千多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标本和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而印度的考古表明,其稻作最早的只有年,日本发现的最早稻作只有—年,韩国的稻作历史也只有—年左右。
除了起源问题,稻谷从什么地方向世界传播亦是中外学者研究的课题。
早在20世纪上叶,中国著名水稻育种栽培学家丁颖认为,中国的普通栽培稻,是由中国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栽培稻发源地向南传播,经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等岛屿,演化为籼稻;北路进入中国黄河流域,演化为粳稻,约在公元前年传到日本。随后,又有众多的中外学者根据在云南发掘出多年前的炭化稻谷和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认为现今世界栽培的稻谷与云南的野生稻有亲缘关系,推论云南是稻谷的发源和演化变异中心,并且找出稻谷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路线,即沿澜沧江、怒江、红河向东向南传至珠江流域的闽粤、江浙的吴越和越南的雉越;向西跨越山河传到缅甸及印度;之后,随着中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又传到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再后由上述地方传到欧美及世界各地。
而随着新的、更古老的稻作被发现,稻作起源说及传播也不断被更新。年10月,在南昌召开的以稻作起源和稻作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却以翔实的科学资料提出了新见解。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安志敏教授向会议提交的《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论文,得到了中外名家的肯定。他在论文中指出:“我国史前稻作的地理分布,主要在淮河以南,而以长江中下游最为集中。根据我国史前稻作发现地点的不完全统计共达处,其中长江中下游87处,占76.3%;长江上游4处,占3.5%;黄河、淮河流域13处,占11.4%;辽东半岛1处,占0.8%;粤、闽、台9处,占7.8%。”这一统计充分显示史前稻作的分布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并经海路东传至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来自:科技日报数字报
本文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