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源文明传说中大禹是从这里走进历史的
在四川汶川县绵虒镇岷江岸石纽山大禹祭坛,头戴平天冠、肩挎网罟、手执耒锸的大禹铜像威严矗立,双目炯炯,仿佛凝视着群峰之上的诞生地——刳儿坪。
绵虒镇高店村石纽山刳儿坪,面积达40余亩,形如躺椅而无扶手,背靠青山,面临岷江峡谷。刳儿坪,意为剖腹生禹的大坪坝。凡涉及大禹出生的书籍,均书写和记载这3个字。
当地百姓相传,大禹领受神谕救民于水火之中,但他待在母亲腹中一年零两个月,迟迟不肯面世。农历六月初六,禹母终于临产,却不能顺利生产,禹父鲧手足无措之际,门被风吹开,挂在墙上的宝剑自动出鞘,掉落在鲧的脚前。鲧瞬间明白苍天旨意,用剑剖开禹母腹部,救禹出世。
汶川县绵虒镇大禹祭坛大禹铜像庄严矗立。新华社记者黄毅摄
治水成功、定鼎九州、开启夏朝的大禹,足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全国各地有很多大禹遗迹。但很少人知道,四川汶川、北川一带的龙门山,就是大禹的出生地。
西周青铜器遂公盨上有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其德治的文献记录。《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兴西羌”,并在《六国年表序》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郀儿坪。西晋陈寿《三国志》说,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又说禹生汶川郡之石纽,夷人不敢牧其地。东晋《华阳国志》云:石纽,古汶山郡也……而生禹于石纽之刳儿坪。
从西周到近现代,许多文献记载大禹生于西羌,并围绕汶山、石纽、刳儿坪3个地名解说大禹出生地。由此可见,禹生西羌的说法始于先秦,从此成为定论,并广为采信。
北川县禹里镇禹穴沟峭壁上,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题刻“禹穴。新华社记者黄毅摄
上古时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首治家乡的岷江,如《尚书·禹贡》所言“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后走出岷江,扩及九州,取得地平天成、民得陆处、九河归道、九州划定的丰功伟绩。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表示,尧舜禹是历史真实人物,这是多年来我国历史学考古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黄帝第一个统一中华,大禹建立夏朝再造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自此,“统一”的概念就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心中。
龙门山将西蜀羌乡汶川、茂县等地与北川县东西相隔,东侧的北川县禹里镇也有石纽山、刳儿坪。在禹里镇禹穴沟沟口石纽山一块巨石上,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所书题刻“石纽”二字,遒劲有力,至今清晰可见。大禹文化研究专家李德书告诉记者,扬雄首次提出禹生于石纽,其出蜀游学途经北川,留下这处珍贵题刻。
禹穴沟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寂静清幽,一沟上下分布着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沟的中部,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石刻“禹穴”、当地百姓供奉大禹的禹王庙、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题刻“禹穴”;沟底有刳儿坪、禹母崖、洗儿池、血石等禹迹。李德书表示,存世的李白题刻仅剩两处,此处李白墨宝“禹穴”二字极为珍贵。洗儿池相传为大禹出生时洗身的水池。
汶川县绵虒镇大禹祭坛内复制的大禹像。新华社记者惠小勇摄
西汉以蜀郡北部冉駹地设置汶山郡,辖绵虒等5县,绵虒为郡、县治地(旧址在今汶川县威州镇姜维城)。今天川西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及都江堰市部分地区,均属西蜀羌乡范围。
在古汶山郡西蜀羌乡,从古至今遍布着石纽、刳儿坪、禹穴、石刻等禹迹。四川省社科院谭继和教授表示,“西蜀羌乡”是大禹故里,汶山郡范围内是大禹率领的部族“夏后氏”的发迹发展地,“石纽”是夏后氏“以石为社”祭祀崇拜后来衍变为羌族白石崇拜的产物。凡有“石纽”处,皆可能成为大禹降生处,凡有“禹穴”处,皆可能为大禹活动处。西羌乃游牧民族,“西蜀羌乡”各地众多的石纽、禹穴均是西羌游牧习俗的遗迹和遗存。
羌族是岷江上游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崇拜大禹,在龙溪等地的释比经典中,都有大禹治水的唱段,如“先有天、后有地,后有人、分男女,水有源、树有根,羌族根源说分明,羌族英雄是大禹,开山治水数第一。”
北川县禹里镇禹穴沟沟口石纽山一块巨石上,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所书题刻“石纽”二字。新华社记者黄毅摄
羌族释比经典是关于羌族的历史记忆,是以古羌族语言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并非现代羌族语言。在这个民族的记忆里,如此完整的保存着关于大禹治水的内容。
年发掘出土的“景云碑”成为印证“禹兴西羌”、生于石纽的重要考古实物,此碑是公元年朐肕县(今重庆云阳县)县令所立,碑文记述大禹第七代孙伯沇曾“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即在汶川召集会议,誓志继承大禹事业德政。
在汶川,祭祀大禹是传统民俗活动。在“5·12”震后重建中,广东珠海在绵虒镇石纽山援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禹祭坛。走进祭坛,俨然进入一个大禹文化博物馆,入口立有景云碑(复制品);甬道碑廊的岷江石上,镌刻着经典文献所载大禹世系生平、历史名人歌颂大禹诗句;大禹殿内供奉着大禹石刻像,石像两侧是大禹治水宝物河图洛书、开山斧、避水剑……大禹文化已成为西蜀羌乡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华社成都11月24日电(记者惠小勇、黄毅、陈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