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ldquo流淌的诗河rdquo
凉州词-苏阳(歌词)
上一篇文章: 凝心黄河战略聚力高质量发展世界地 下一篇文章: 生态果洛青海果洛黄河文化与格萨尔文化
寒沙漫漫风打边劲草低头丘连绵月儿空照千里酒抬头遥望北飞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哎呦哎呦(月儿空照千里酒)哎呦哎呦(抬头遥望北飞雁)哎呦哎呦(月儿空照千里酒)哎呦哎呦(抬头遥望北飞雁)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是中国边塞诗词创作的大舞台。边塞诗是中国诗歌的一枝奇葩,尤其是唐代的边塞诗更是中国诗歌中的精华。唐代的大部分诗人都创作过边塞诗,尤以岑参、高适和王之涣、王翰、王昌龄、李益、元稹最为著名,而他们的边塞诗大都与凉州相关。此外,骆宾王、陈子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建、张籍等也写过一些与凉州相关的边塞诗。
据统计,全唐诗有近首边塞诗,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就有多首。唐代以后,仍有不少冠以《凉州词》的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诗改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二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宋)陆游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接着看用歌声领你触摸千年前的母亲河今天以一曲《凉州词》将他朝夕相处的黄河搬上了《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在阵阵鼓声和唢呐声中他用歌声引着观众触摸流淌进中华民族血脉里的黄河之水这首《凉州词》起于山川的雄阔苍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借形势之险衬托出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了羌笛之声——“羌笛何须怨杨柳”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哀怨轻易便被《折杨柳》的曲调勾了起来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在暗讽朝廷的寡义少恩整首诗读来悲壮却不哀伤“何须怨”便是诗人的态度开元十四年,诗人王之涣遭人诬谤他索性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或许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名垂千古的《凉州词》大河两岸的坚守和传承在历经世代民间艺人及劳动人民的创造与锤炼后西北民歌被演化、发展成了今天的艺术形式其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北人民特有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对于苏阳而言正是民间音乐让他重新认识了音乐“其实民歌是要到现场去听的是附着于生活之上的”从年开始苏阳开始民间采风在宁夏各个村、县里寻找这片土地上美的、值得传播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陕北说书民间艺人刘世凯陕北说书最初是运用陕北民歌小调演唱一些故事传说后吸收了眉户、秦腔和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今天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苏阳坦言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了很多民间音乐的表达方式“不管是西北的花儿陕北说书还是信天游都对我影响很大”正如廖昌永所说“在大河两岸有人坚守,有人传承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长久地延续下去”以时代之精神整合传统之意象乃“旧声翻新声也”几千年来黄河始终滋养、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今日对黄河的歌唱不仅是在惊叹它的气魄与壮美更是在关怀这群守护、发扬黄河文化的人们这份坚守与传承时刻彰显着黄河之美中华民族文明的底色之美欢迎扫码“云墨风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