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最狭窄的地方,河面仅有40米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并且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有人说:黄河代表的不仅是华夏文明,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不错,黄河的的确确是中华民族尊严的一种象征。从它的发源地开始这一路,黄河它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呼啸奔

浇灌着沃田万顷,簇拥着工厂如林,接纳着四十多条支流,拥抱着无数峻岭高山,气势磅礴。征途中,有多少障碍在阻挠着它,可它从不断流,不管多高的山,多峻的岭,它从不退缩。依然浩浩荡荡,澎湃汹涌。它正以它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诠释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它以自己的声音告诉每一位国际友人;中华民族,永不退缩!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流域还诞生了很多民间故事。其中,大家比较熟知的鲤鱼跃龙门,则是发生在黄河流域。今天,带着大家一起,走进鲤鱼跃龙门民间故事的出处——古渡龙门风景区,看一看这里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吧。古渡龙门风景区位于万里黄河最狭窄的地方,河面仅有40米宽,鲤鱼越过的龙门就是这里。

古渡龙门风景区简称龙门,它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龙门镇境内,是陕西省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为了跃过龙门山,大红鲤鱼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虽然说,这只是一段与鲤鱼跃龙门有关的传说故事。然而,在《埤雅·释鱼》当中这样写道:“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它的意思是说古代传说龙是由鲤鱼变的,可见以古人的观点,鲤鱼是最像龙的。鲤鱼只能改良成锦鲤,而鲫鱼则不断改良成各个品种的金鱼而变化多端。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此处两岸悬崖相对如门,传说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又名禹门。其北面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反差巨大,这里河面仅有40米宽,因此一直有“无风三尺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龙门段的黄河上架有禹门口大桥,为铁路桥、公路桥、铁索桥三桥并立,贯通山西和陕西,气势不凡,和桥下的黄河相得益彰。

其中铁索桥是这里比较早的通道,但现在已因为危险禁止通行。龙门两岸群山势威,尤其是陕西一侧的山,壁立千尺,笔直地插入水中,气势逼人。而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则是鲤鱼跃龙门民间故事的发生地。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陕西渭南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话,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的拥抱和感受一下,古渡龙门风景区所带给大家的这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感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