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美陶器,其画面能使人产
作者:M·辰
#陶宝篇-4#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前面说了,博物馆里位居独立展柜中的文物都是重中之重的宝物,需要重点欣赏。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件陶器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美陶器,号称“彩陶王”——漩涡纹四系罐。必须的必,它被展示于独立展柜中(上图红框内)。
那么,它究竟有多美?它又暗藏了哪些古人的智慧?且听辰馆细细说来……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器物简历:
漩涡纹四系陶罐,约公元前—前年,新石器时代;泥质红陶;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年甘肃省永靖县三坪征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国宝级)。
由图可见,此罐敛口、短颈、阔肩、鼓腹、平底;腹部有两个对称环形耳,颈部有四个勾形钮;器身以黑彩绘画漩涡纹与水波纹等。其流畅的线条与精美的构图为新石器时期彩陶纹饰的巅峰之作,故享有“彩陶之王”美誉。
关于它的来历,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是“征集”,而不是考古发掘得来。然而,这样一件光彩夺目的宝贝有谁会舍得把它送出去呢?这其中的故事说来话长……
话说解放初期,位处边远地区的甘肃永靖县一带还时常有残匪余孽骚扰百姓,当地三坪村群众为此不得已而离乡背井躲到了黄河沿地。年下半年,治安情况渐见好转,三坪村村民开始陆续返回家园。
8月的一天,三坪村村民戚氏兄弟二人从河沿居住处往村里搬运东西。走至塬地咀忽见坡上有一物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窝清水被太阳照得波光粼粼。咦?黄土坪上从不留积水,怎么这里会存有积水?兄弟俩顺着水窝往下摸去……先是摸到了一件硬器,顺手拉上来一看,是个小陶罐,两人看了看觉得没啥用就随手扔到了一边。再挖,呦,这回摸到了个大家伙,拽上来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天哪!好大的一个罐子,好漂亮的罐子!兄弟俩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漂亮的罐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件宝物:漩涡纹四系陶罐。
这个漂亮的大罐子不仅让穷徒四壁的戚家蓬荜生辉,还兼有着“冬暖夏凉”的神功:做好的馍放进罐子里,盛夏季节三五天不坏,严冬时分从不结冻。“俨然就是个神物啊!”戚家人觉得是天赐了一个宝物,对它珍爱有加。
戚家有宝物一事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纷纷前来观赏。“这东西好神奇啊,我感觉眼前闪过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我仿佛看到了涡流湍急的漩涡”、“我听见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怒涛”……
不得不说这罐子是够神奇的,竟让人浮生出这么多的遐想!(绘画与构图的功力确实了得)
年,考古队来到三坪村。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被安排住在了戚家。一进门,这位工作人员就被家中的这只漂亮大罐子吸睛了:“天哪!这是无价之宝啊!”
于是,工作人员开始了“软磨硬泡”,希望戚家能够把这件宝物捐给国家。戚家人不愿意,说这东西不仅有灵气,放在家中也是一件光彩照人的摆设,更重要的是跟我们这么有缘,不想捐出去。
工作人员耐心地说服:“这么好的东西,放在博物馆里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想看可以到我家里来看嘛,我保证好好地保存”;……磨了一个礼拜,戚家的思想工作也没做通。
转眼考古队要撤走了。工作人员又来动员:戚叔啊,新中国了,山是国家的,地是国家的,文物也是国家的……
临走的那天,工作人员对戚叔说:“为了这个罐子,我还会再来的”。看到对方如此执着,戚叔心里虽有不舍但这次他却爽快地说道:我决定捐给国家了,你带走吧。
据说这位工作人员背上罐子一口气走了十多里路没歇脚,生怕人家后悔追过来。
之后,这件陶罐被调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郭沫若先生看到后赞誉它为:“彩陶之王”,其名声由此传播开来。
艺术价值:
此罐形体高大,造型优雅,施彩艳丽,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充满动感。尤其是其大涡套小涡的纹饰设计,形象地刻画了奔腾的河流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漩涡翻滚波动的情形。当我们绕罐观赏时,眼前仿佛有无数个湍急的漩涡在奔流旋转,于静态的画面中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律动的动态效果,为中国古代彩陶文化中难得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另外,此罐保存完好,故而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后话:
年,戚叔曾来北京前往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想见见这位“老友”。不巧,历博当时正处于闭馆期,戚叔遗憾而归。后来,戚叔对来访者说:此生有两大愿望,一是在发现“彩陶王”之地为它建个亭子作为永久纪念(这个好像已经实现了);另一愿望是在有生之年能到北京看一看它。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