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
沈一石的粮船离岸时,淳安县已经几乎没有粮食了,所以沈一石这时候去是要改稻为桑的,尽管海瑞是大敌,但是只要没有粮食,为了不激起民变,到最后总要让步。
转折在于胡宗宪在江苏最终借到了几十船军粮。当时赵贞吉说得很清楚,船粮食江苏也拿得出,只是上面不让拿,赵贞吉是徐阁老的人,摆明了当时不管是严党还是裕王都希望改稻为桑能实行下去。最后胡宗宪以军粮调令压下来,给了赵贞吉一个由头,这才说动了他,有了这几十船粮食,海瑞才有了跟沈一石斗法的资本。毕竟说到底,打着织造局的招牌收田这种馊主意也是严党到最后被逼得没办法才想出来的,要是收田成了,推下去了,嘉靖尚有可能吃下这个暗亏,慢慢再整治他们,若是收田不成,他们从上到下就是一个死字。
这步棋下得很臭,绝对不会是严嵩的意思。
就像徐阶最后和嘉靖对话中所说的一样,君父是一个家公婆,子民是一个家的子女,大臣是中间的媳妇,他们能做的是尽力两头兼顾,但是真到了为难的时候便宁愿舍了子女也不能委屈了君父。
严党不灭,就是因为他们虽不体国,但却忠公,严嵩任首辅二十年,是竭尽所能地再为皇上撅取民脂民膏,贪好之后,公私大家分分成,保着国家不乱,皇帝开心,百姓不至于暴乱就行。
而打着织造局牌子收田这事,就办的既不忠公又不体国了。又碰到胡宗宪那里借到了能解燃眉之急的粮食,海瑞有了坐下来跟你沈一石好好掰扯的时间。
沈一石没有选择,只能赔了身家换条性命。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古以来,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于商。
他这一赈济灾民,保住了民,今年这改稻为桑泡汤了,国库的亏空只能靠掠他这个商来补。
大明朝的官场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嘉靖到最后抱怨徐阶等人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指出他的错处,以至于到了覆水难收才出了个海瑞死谏,其实这就是海瑞的聪明。
换早些时候,死谏死的人还少吗?为什么到海瑞,嘉靖没杀他,嘉靖在那场黄河长江之论中说的明白,他用严嵩之奸去黄河之浊,但黄河虽浊,也可以灌溉良田,后来严党乱政,是以黄河泛滥。他便起而诛之。而那些朝中清流,若能为他所用,用得合宜,自然也能滋润一方百姓,但若要泛滥,漫过他们帝王的这座山去了,那就要革除。
海瑞上疏之时,正值大明最困苦的时候,内忧外患,无粮赈灾,无钱发禄,这种时候正是人心思变的时候,所以嘉靖调走了和朝中各部牵扯甚多且为人和善的吕芳,而重用酷吏陈洪,就是要应对这样的朝局。
但同时嘉靖也意识到,再不改革,大明离更朝换代不远了,他自知寿数不长,所以他留下海瑞,其实是留给儿子,留给大明的。毕竟此时的嘉靖,已是垂垂老矣,他在意的更多的是后世,是身后事,而不是当今的权力掌握。一方面海瑞奏疏已呈,杀或不杀,千秋万代,嘉靖自知难为明君之名,杀还要多一条暴戾杀忠的罪名,另一方面,海瑞留着可为以后儿子孙子所用。
所以说,早个十年二十年,海瑞上疏一定会被杀,即使嘉靖心中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了保住他手上的权力威望,嘉靖也不得不杀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