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变悬河河床高出地面10米,为何国
导语: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最初都是起源于大的河流,譬如说埃及文明是起源于尼罗河的,印度文明是起源于恒河的,以及巴比伦文明的源头是两河流域,因此我们讲文明的起源需要大江大河来作为生存的支撑。
同样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文明,也同样如此,同时更加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骄傲的是,中华文明是这四大文明中唯一的一个文明不曾间断的国家,而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从今天的主角一一黄河上发展起来的。黄河被我们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黄河不仅支撑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农业要求,而且解决了中华儿女的饮水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一条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河流,在今天却成为了一条“悬河”,由于黄河地跨中国的东西,途径各种各样的地理状况,在中上游积累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在下游堆积,导致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高出地面将近十米,对于周边的城市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那么,为何国家不对泥沙进行清理呢?
一、对黄河的简单了解
要处理黄河中的泥沙问题,首先要对黄河有一定的了解。黄河,是一条著名的世界长河,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长河。黄河东起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途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冬至渤海从而汇入大海。
在我们国家对黄河的认识中,主要将黄河分为三段。在上游是以内蒙古的河口来划分的,上游的占比也是黄河最大的一段,该段流域面积可以达到两万多平方公里,每年通过的水流量也可以达到五亿立方米以上。
由于该段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有着很大的水流落差,因此在上游阶段也存在相当多的水资源开发设备,是黄河水资源开发的核心地区,特别是在龙羊峡的周围,地势陡峭,落差巨大,是相当理想的水力发电地段。
黄河的中游是以河口镇开始然后一直到河南省的桃花峪地区。这段黄河的长度虽然算不上长,但是其流域面积却是相当的大,占到了黄河总流域面积的四成以上。由于地跨晋陕峡谷,与黄土高原相遇,卷入大量的泥沙黄土,因此在这一段,才变成了所谓的“黄河”。
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流域就是黄河的下游地区了,虽然长度也不算是太短,但是其流域面积却是相当的小,仅占到黄河流域面积的百分之三。也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床不断上升。
二、黄河为什么会成为“悬河”
我们在上面对黄河结构以及各段了解之后。不难发现,在中上游阶段的水流冲击力比较大,特别是在中游地区,黄河不但有着强大的冲击力,而且黄河的流域面积也是相当的大,即使是在黄土高原带入大量的泥沙,也可以被轻松的冲刷走。
但是黄河一旦进入下游地区,情况就变得不乐观了,由于下游地区地势平坦,黄河的冲击力减弱,变得不在波涛汹涌。同时流域面积锐减,黄河已经无法继续带动泥沙继续前行了,于是泥沙就在下游地区逐渐的沉积下来。
长期以往,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床就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河道水位也被抬高,当地的政府为了防止黄河水涌出,只好不停地修建堤坝,加高堤坝。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堤坝工程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治标不治本。
三、为什么国家不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进行泥沙的清理呢
之所以国家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对下游河段进行泥沙清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下游堆积的泥沙实在是太多了。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来看,黄河泥沙的堆积是从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了,每年在黄河下游阶段堆积的泥沙量可以达到上亿吨。
如此庞大的数量,靠现在的机器或者是人力来处理,将是一件极其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以现在可以提供的清理效率来看,几乎是一年清理的泥沙量还没有一年堆积的泥沙量多。因此,对于黄河泥沙的清理现在基本是无能为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游减小黄河对泥沙的携带量。
总结: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重视黄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在下游阶段,可以进行泥沙的开发,将其应用于工程之中,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在黄土高原地区,尽可能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从而固水土,减少泥沙的流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