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5岁孩子不应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以前背诗就只是单纯背诗,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当妈了,不由得不想了。

五一假期去兰州看闺蜜,顺便在黄河边转悠了一圈,就被我家俩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轮番轰炸:

黄河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叫黄河是因为水看起来很黄吗?它的水一直就是这么黄吗?

黄河边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妈妈和宝宝的雕像?

为什么要把黄河叫作“母亲河?”

有问题就得有答案,看来是需要好好科普一下有关黄河的知识了。

比较了一番,选择了狐狸家的原创科普绘本《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科普黄河的童书不少,适合我家两小只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就属这本了。

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书中有我熟悉的兰州、有我爷爷划过的羊皮筏子,有我大伯工作过的龙羊峡,更在于这册绘本细节丰富,图文并茂,以孩子们能读懂的语言,带孩子领略黄河的魅力。

一、全景式镜头+重点特写,整体与局部尽在眼底。

这是一本大场景的人文百科科普绘本,全书的主线就像是航拍镜头中的黄河全景图一样,从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开始,一路将镜头缓缓摇到入海口,好像能亲眼看到黄河一路奔腾而来,绕过山麓,跨越平原,留下九曲十八弯。

这样的全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起黄河,浮现在脑中的不再是一张或几张静止的画面,而是有了一种整体感。

孩子尤其需要这样的全景图,先对事物有了全局的认识,有了整体的定位,接下来对局部的了解就顺藤摸瓜,简单多了。

对沿途的重要人文景观,并不拘泥于等比例缩放的空间限制,而是进行写意的描绘,通过精美的手绘图,让孩子看得清清楚楚,比如途经兰州段时,对中山桥、兰州水车、黄河母亲雕像等场景,进行了放大描绘。

这就像给关键地方给了一个特写一样,重点突出,让孩子能在有限的画面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