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虽未到黄河,亦知黄河之水天上来

北京治手足癣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年8月,《乐队的夏天2》里出现了这样一幕,“野孩子乐队”五名成员身着素衣,顶着身后巨大的黄河落日,以无伴奏、无乐器的形式和声清唱了一首《黄河谣》。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远方的亲人啊

听我唱支黄河谣

日头总是不歇地走

走过了家走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就对着黄河唱

耶咿呀咿耶咿呀咿耶哟

提及选歌理由,“野孩子乐队”只是淡淡回应:“我们是在戈壁滩上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唱歌没有观众,我们唱给天、唱给地、唱给羊和草、唱给自己。”

就是这样一首极具魅力和震撼力的民谣,迅速风靡全网。它唱出的不仅仅是西北民间的风土人情,还有华夏儿女的故事。“野孩子”在用自己的表达,唱出来自黄河未曾言语的深情与浪漫。

作为中国第二大长河,这条绵延了五千四百多公里的黄河,历史之悠久让人心生敬畏。我们对它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过去的教育中。或许有人会产生疑惑:黄河既然历史这么悠久,想必很难系统地梳理,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关于黄河的文明和黄河衍生的庞杂的文化遗产呢?又如何在大的空间尺度中解读黄河文化瑰宝对黄河文化研究的意义?

历史为我们遗留的文化瑰宝,必定会用蛛丝马迹帮助我们找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深入黄河文化的核心,了解咆哮的黄河是如何唤醒沉睡千年国宝;触摸黄河文化的根和魂,从国宝中探索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感受文明的演进,让我们读懂黄河的同时也读懂中国。

《国宝中的黄河文明》

作者:张得水、武玮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年3月

时至今日,提起黄河,我们依然会深深感叹黄河的壮美。黄河两岸的景观、人文和历史,都在诉说着这条大河的前世今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霸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就这样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途径9个省区,造就了形态各异的阶梯地貌。

在这片广袤的流域中,也曾有过不同的故事。比如黄河的上游就有一条唐蕃古道,相传这条古道就是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吐蕃经过的路,唐蕃古道由此留下了深深的“民族痕迹”。再比如,年的中国六大考古发现,当中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就流传着它是“江湖九层妖塔”的原型,墓群中出土的百余件金器,也在讲述着唐代的富饶和繁盛。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黄河流域开始尽显全貌。我们不再拘泥于黄河的传统印象,它似乎不再是那条浊浪滔天、席卷黄沙奔腾不息的大河。我们开始着眼于思考黄河流经从古至今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发展进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回望千年前,黄河依然以它奔腾的速度在前进,可那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人们是否丰衣足食,他们追求的是什么,这片土地到底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而一切的答案,黄河早已经给出了解答。

从黄河流域出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再到发掘出的粟、稻等农作物,以及原始建筑、居住痕迹等,无一不在诉说强大的农耕文明正在强有力地支撑着黄河文明的发展。这些痕迹不仅来自于远古文明时期,之所以人类在这个地方聚集和发展,并体现出极其高度的智慧,实际上,黄河流域已经成为中华远古先民活动的主要历史舞台,同时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

所以五千多年来,文明的开始、国家的发展,一直到农业的持续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文明都体现着国家的国之根本。它历经漫长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彰显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黄河文明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精神之河的不竭源泉。

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演进与人类发展的脚步都未曾停歇。奔腾的黄河将唤醒沉睡的国宝,以此来告诉现在的我们: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它成就了“中”和“国”,也成就了“华”和“夏”。

黄河文化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文明成果浩如烟海,灿若星河。年,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与河南省博物院研究部主任武玮一起,为研究黄河文明的发展,撷取了黄河流域(沿线)9个不同省区的9件国宝级文物,通过它们的讲述,为世人揭示黄河文化孕育的农耕文明、青铜文明、礼乐文明、丝路文明。

9件国宝级文物,是黄河文明最优秀的代表,也是讲述九曲盘绕的黄河之魂的代言人。它们在用自己的形式表现文化的正统性与根源性的特征,也在传达着文化间的交流与吸纳,碰撞与互鉴。

从遗址出土以及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中,我们不仅能从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和陶器上看到先民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还能从中找到地区文化输出的蛛丝马迹;而在精美的壁画或栩栩如生的陶俑上,我们同样得以瞥见当时中国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等。

比如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东周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作为巴蜀文化的代表,铜壶见证着东周最鼎盛的时代。铜壶的使用在当时仅供皇室贵族,而壶身绘制的纪实性人物画像纹,正是中原文化礼制、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等最具象化的表现。我们得以从资料、文献中知道这个铜壶的实际大小,也知道这件国宝的生平,从对纹饰的分析到制壶工艺的探索,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穿越千年的社会与生活,感受到周王朝氤氲的思想与文化的氛围。

同样是器具,在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双连壶,也大大引起了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