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如今的黄河是这个模样环球网

本文转自;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

天朗气清,大河安澜。绿色廊道如诗如画,湿地公园生机勃发……9月11日,走在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的沿黄生态廊道上,呈现在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摩组专家面前的,是一派生态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秀美风光,一幅浓墨重彩的“千里江山图”。

河南段黄河生态廊道

从形成海洋水系算起,黄河至少已有一万年的历史。穿越历史的风沙云烟,不是断流就是决口的黄河,桀骜不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在年迎来了大保护、大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从年7月的内蒙古、8月的甘肃、9月的河南,到今年5月的山西,不到一年间,日理万机的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先后4次踏入黄河岸边。

尤其是年9月18日,他在郑州主持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这是人民治黄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河南段黄河生态廊道

战胜了22年来最大的洪水

就是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

果不其然。年夏天,我国遭遇了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黄河潼关段出现立方米每秒洪水,为20年以来最大洪水”……尚未进入七月,一场洪水即在黄河河源地区酝酿。

6月19日,距离正常年份的黄河汛期还有11天。当日8时12分,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流量达到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年第1号洪水,为设置编号洪水以来最早。

黄河防汛形势陡然紧张!

黄河水利委员会结合水库腾库迎汛的有利时机,谋划了一场“真实情境”下防御大洪水的实战演练。经过17个日夜努力,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小浪底下泄流量最大达立方米每秒,下游卡口河段顺利通过“96·8”洪水以来最大流量——立方米每秒,下游调度空间进一步被打开,为减少洪水漫滩几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条件。

演练方歇,实战即来!

入汛以来,黄河上游来水.34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偏多60%;洮河、伊洛河、渭河、汾河、大汶河等支流均出现较大洪水过程;中游潼关水文站出现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为年以来该站最大洪水,同时也是小浪底水库建成以来,承接入库最大洪量;下游长期维持大流量泄洪运用,花园口水文站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级持续28天……

有文献记载以来的多年间,黄河决口泛滥多次,“这要是在以往,这样的洪水工程,造成决口泛滥的可能性非常大”,多位黄河水利专家表示。

但是,年夏天,黄河防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他们创新丰水年份水库调度方式,完善“一高一低”水库调度思路,龙羊峡等水库高水位运用削峰,小浪底水库降低水位至米,低水位排沙3.3亿吨;依法依规调度水利工程,有序有效处置黄河干流6场编号洪水,保障了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持续。优化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由立方米每秒提升至立方米每秒,为20年来最大,并在防御超标洪水演练中得到检验,进一步增强了确保下游河南、山东防洪安全的底气。

提供优质水资源

打造健康水生态

黄河流域是天然的缺水流域,黄河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沿黄九省(区)农业的救命水。

面对冬春之际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年的农业春管之艰难更是亘古未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站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把“战疫情”与“抢春灌”统筹起来,提出“应灌尽灌,确保粮食安全”,强化适时调度和精细调度,兼顾防凌和水量调度,按照冬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需水阶段,实现防凌调度和水资源调度无缝衔接,亿立方米干流供水,亿立方米春灌供水,是黄河为流域夏粮丰收和复工复产的付出。

探索水权转让、节水挖潜、利用非常规水源等方式,解决流域新增用水水源,科学开展全流域生态调度,河口三角洲水面面积累计增加45.35平方公里,黄河实现连续21年不断流,黑河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6年不干涸。强化统一调度和精细调度,高效利用洪水资源,龙羊峡水库建成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达到米正常蓄水位。

二月春至,小麦返青。春灌用水是保障小麦产量的关键因数,在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41座引黄涵闸陆续开闸,为沿黄灌区冬小麦解渴。有“黄河粮仓”美誉的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连续12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亿公斤以上。曾经的生态脆弱区通过黄河滋润已是草树烟绵、芦苇摇曳、鸥鸟翔集……

年汛期,黄河水利委员会将生态调度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提前编制生态补水方案,疏浚补水通道,全面打开生态调度空间。一次性连续向黄河口三角洲补充淡水1.55亿立方米,较近10年均值增加%;三角洲湿地面积扩大约0.47万公顷,局部地下水位最高抬升1.4米;河海交汇线向外最远扩移23.00公里,大大遏制了海水倒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趋势,减缓了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进程;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黄河鱽鱼活体20年后再现黄河口,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正实现快速良性演替。

同时,6.68亿立方米黄河水进入乌梁素海,北方明珠再绽华彩;因为黄河水,乌兰布和、库布齐上演沙漠现绿洲的生态奇迹;探索开展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补水,引黄入冀供水11.58亿立方米,助力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破解泥沙之患

建设宜居水环境

狂风呼啸,天昏地暗,浓雾喷出……近日,在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郑州黄河路二小的师生置身沙尘暴体验屋,亲身体验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

而出了博物馆大门,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则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今年河南沿黄县市冒着疫情建设的多公里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生态涵养、湿地保护、文化展示等18个工程顺利推进,年内将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4.7万亩。

昔日的黄河

黄河之患,因在泥沙;生态之忧,根在水土流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把水土保持作为重中之重。

一年来,流域各省从“摸清生态家底”入手,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提档升级,研究提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思路意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供支撑;3次现场调研,实地了解旱作梯田、淤地坝和水土保持情况;组织9个组,对7个省区18个重点县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评估,提出了10个调研报告;开展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专项调查,基本摸清黄土高原地区可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开展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成效评估,对多年来坡改梯、淤地坝、水保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评估。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治理总体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分类精准施策,突出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重点,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为筑牢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建设美丽黄河提供重要支撑。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5.88万座,建设基本农田万公顷,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黄土高原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10到30个百分点,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4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