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主编谈葫芦河主编樊文举种好庄稼地

樊文举,宁夏西吉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学员,《葫芦河》杂志主编。业余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飞天》《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大观》等,部分被《中国优秀诗歌选//》《宁夏诗歌选》《西海固文学》等丛书收录,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石城》、诗集《墨语心痕》。

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西吉调研时说:“西吉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粮仓,文学是西吉最茁壮的庄稼。”这不仅是对近年来西吉文学发展情况的肯定,更是对今后西吉文学发展的鞭策。年年底,我调到西吉县文联工作,除负责文联全面工作之外,还兼任《葫芦河》主编,深感责任重大。当时就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种好这块庄稼地。经过近五年的艰辛耕耘,踩着前辈们的肩膀,还算没有辜负这片土地,没有辜负这片庄稼地中的地,没有让其荒废,反而变得更加葱绿,让我十分欣慰。

《葫芦河》创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属民办刊物,后因各种因素停办。年复刊,复刊后,属西吉县文联主办的县级文学内刊。定位准不准,思路对不对,是决定一本刊物成败的关键,也是决定刊物影响度和存在价值的关键。年,我担任《葫芦河》主编后,为提升办刊质量,进一步定位了刊物的属性,完善了办刊思路,明确提出《葫芦河》为地域性文学季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书写,为人民创作”的办刊思路,始终坚持“推出精品佳作,培养本土新人,扩大文艺交流、提高办刊质量”的原则,始终坚持走弘扬地域文化、传承民族美德、讲求文品文德、高举纯净旗帜、挖掘推出新人新作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9月,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葫芦河》办刊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笔签名鼓励。

《葫芦河》能够成为当地人十分认可的一本文学刊物,是多年实践的结果,也是一代一代“葫芦河人”不断探索的结果。近年来,为打造一块放飞文学爱好者文学梦想的阵地,我们致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文学品位。始终把《葫芦河》作为一本西吉人自己的刊物来办,集中反映西吉人在文学创作中的追求和实践,呈现西吉人的写作水平,展现西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实现这一目标,年,我们对《葫芦河》选稿用稿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将每期本土稿件和外来稿件所占比例调整为7:3。一本文学杂志的品位来自于对文稿质量的追求,因此在选稿用稿上,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来稿和约稿相结合,本土稿件和外地稿件相结合,作家稿件和文学爱好者稿件相结合,充分展现西吉文学生态。建立“三审三校制”和刊物专职人员校对制度,确保了刊物在政治导向上不出偏差,艺术质量上不出问题,文字锤炼上不出错漏。在内容上,坚持以文学作品为主,涵盖书法、绘画、美术、音乐、民俗、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文艺爱好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弘扬当地文艺作品的独特品性。《葫芦河》刊发作品先后被《小小说选刊》《中国最佳诗歌》《全国微型小说选刊》选载。

二是注重培养人才。《葫芦河》作为一本县级纯文学内刊,培养、推介本土文学新人新作是其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本土新人新作,我们舍得版面大力推介,先后发表了一批内容较好、质量较高的文学作品,培养出了李耀斌、李继林、李义、王西平、西野、李兴民等一大批文学新人,也走出了郭文斌、马金莲、了一容、牛学智等一批文学名家。同时,为了加快本土文学新人的培养,《葫芦河》高度重视校园文学发展,通过不定期举办校园文学讲座,开设“校园绿风”文学专栏,并将每期版面从原来的2至3个页面扩大到了5至8个页面,编发西吉中学文学作品专号、西吉一小文学专号(各2期),掀起了校园文学创作的热潮,为西吉文学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办刊经费、刊物版面等因素限制,好多作者的稿件无法发表,我们又创办《葫芦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