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两岸是我家宁夏三大扬水工程为旱塬
宁夏中部干旱带,
在宁夏扬黄工程通水前,
是一片干旱缺水的荒原,
曾经满目荒凉、人烟稀少、极度贫困。
从40多年前起,
宁夏固海扬水工程、红寺堡扬水工程和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
这三大扬水工程相继开工、建成、通水,
将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上旱塬,
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连片绿洲。
三大扬水工程,
成为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工程”“希望工程”。
亘古荒原变成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的人工生态绿洲。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摄
固海扬水工程:一座.47米的丰碑
03:10每年灌溉期,在固海扬水工程泉眼山泵站,大功率水泵将黄河水源源不断运送到近30米高处的灌溉渠中,流向固海扬水灌区沿线。
顺着固海扬水工程灌溉渠的流向,记者来到长山头农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这个示范区占地多亩,灌溉用水全部来自附近的固海扬水工程黑水沟泵站。站在大片长势良好的玉米地前,示范区负责人马俊指着遍布田间的节水微灌管道说,“以前,一亩地一年的灌溉用水大约立方米。实行节水灌溉后,一亩地一年灌溉用水减少到立方米。”而且,在节省用水的同时,也为农户们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种玉米每亩纯收入超过元。”
固海扬水工程泉眼山泵站。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摄
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润德万亩枸杞基地。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摄
在位于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的润德万亩枸杞基地,数以百计的工人正在田间忙着采摘枸杞。据润德枸杞基地副总经理郝红伟介绍,田间的枸杞采摘工均是来自同德村的移民群众。年,公司流转土地亩,在同德村建立了枸杞基地,“每年每亩支付给村民的土地租金是-元,另外,村民在基地务工也有收入。”据悉,一名采摘工一天可以挣得-元,“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量在0人左右。”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滩,正是有了黄河水的浇灌,才开发出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枸杞田园。”郝红伟感慨地说。
据固海扬水管理处副主任王明军介绍,目前,固海扬水工程投运泵站29座,设计总流量41.2立方米/秒,总扬程.47米。现灌溉中部干旱带农田.64万亩,同时还解决了灌区及其周边山区60多万人口和30多万头家畜饮水问题。
红寺堡扬水工程:引来黄河水,红寺堡移民群众安居乐业
04:20“没有水,在这样干旱的地方,种什么都谈不上,”站在红寺堡扬水工程三干渠洪沟渡槽边,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高佩天感慨地说。
红寺堡区阳光充足、土壤无污染、硒元素含量高,富硒地层厚度达厘米以上,只要有水,就是种植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绝佳地区。近年来,红寺堡区全力推广黄花菜种植产业,打造富硒黄花菜品牌。
红寺堡区黄花菜种植基地引来了黄河水。 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摄
红寺堡区黄花菜种植基地。 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摄
7月9日上午,记者在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看到,地里的黄花菜已经进入盛花期,阳光下一片金黄。田间,来自附近村落的村民们正在采摘黄花菜。村民张静说,因为有母亲帮着带孩子,自己可以出来采摘黄花菜,挣个零花钱。“一上午能摘七、八十斤,一斤8毛钱,这样一上午能挣个五、六十元。”“我手慢,手快的人一天能挣好几百。”
据了解,在红寺堡,种植一亩黄花菜纯收入平均可达元以上。年,红寺堡区黄花菜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31%。
高佩天介绍,红寺堡扬水工程通过泵站、渠道、渡槽等设施,将黄河水提升了多米,灌溉了70万亩土地,解决了3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
工程建成投运后,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大风扬沙日数明显减少,绿化及湖泊湿地从无到有,亘古荒原变成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的人工生态绿洲,形成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移民新灌区。
盐环定扬黄工程:让老区人民告别苦咸水,过上好日子
03:07“黄河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简直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以前我们喝的都是从井里打上来的苦咸水,人喝上对牙和身体都不好。”说起盐环定扬黄工程,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村民王占胜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7月16日,在马儿庄村玉米种植基地,马儿庄村祥源高效节水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关尚锋指着已经高出人头的玉米说,盐环定扬黄工程改变的不仅是当地群众的吃水问题,还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解决陕西定边、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同心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防治地方病、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灌溉的一项扶贫扬黄工程,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人畜饮水工程”。干渠总长.5公里,最高扬程米,宁夏盐池灌区设计扬程米,设计引水流量11立方米每秒,分配宁夏流量7立方米每秒。盐环定扬黄工程供水范围辐射陕甘宁3省(区)6县(区)1万平方公里,有效解决了61.2万人、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开发灌溉农田40万亩,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是造福老区人民的生命工程、生态工程和脱贫富民工程。
盐环定扬水管理处一泵站。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
引水上山,惠泽老区。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
作为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的受益村之一,马儿庄村过去一直是大水漫灌浇地,不仅增加了水肥成本,还因水资源有限撂荒了不少土地。年,村里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泵站3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万亩。通过高效节水改造,耕地亩产量从斤增长到1斤,年度亩均生产费用减少81.25元,产量收入增加.4元,亩均增收.65元。节水改造后,人均年收入翻了几番,年达到1元。
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苦涩日子,如今的马儿庄村由过去的一片枯黄蜕变成了满眼的绿色。今年,作为水协会社会化综合服务改革试点,马儿庄村节水灌溉区完成了升级改造,安装了测控一体化闸门、田间自动化控制系统、灌区自动化监控体系等,这项工程也因此成为当地现代化生态灌区的示范工程。滩羊养殖、饲料加工厂、生态牧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得益于盐环定扬黄工程,老区人民正奔跑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宁夏新闻网记者杨洲尤天竹张玉婷/文马建宁祁瀛涛王莹杨泠然/视频)
你知道宁夏有多少个湿地吗?这些美炸天的地方你去过吗?
宁夏25座黄河桥,你都去过吗?
黄河宁夏段的这些“第一”,你知道几个?
“我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你还不去看看?
茹河,如何惊艳人间四月天
编辑:王莹
审核:李静邵志权
来源:宁夏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