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黄河流经内蒙古之巴彦淖尔内蒙古文化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汇千流,纳百川,经过宁夏石嘴山后,向北开启了“几”字旅程。今天我们走进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三站——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乌海,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这里地貌多样,阴山山脉绵延东西,矗立在巴彦淖尔市中部,以北是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南麓是广阔的河套平原。黄河进入河套地区后,逶迤婉转,因河曲发达,沿乌加河道(历史上的黄河北河)向东的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经长年累月的冲积,在这里形成了带状平原。打开河套灌区图,可见一红一蓝两条标志河流的粗线。两条河流从磴口县渡口处开始分岔,与黄河并行向东,最后汇于一处,从三湖河流出巴彦淖尔。两条线间,密密麻麻的支流交错分布,构成了滋养里河套的庞大灌排系统,成就了河套美名。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为这里除了黄河千万亩良田,黄河赠予河套儿女的,还有数不清的湖泊,其中最有名的湖泊是乌梁素海。据统计,有近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在乌梁素海繁衍生息,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每到迁徙的时期,这里便是广大鸟类爱好者的天堂。平日里,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加之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
黄河改道也是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因素之一。黄河故道所沉积的粉细砂,是沙子的来源之一。风吹沙扬,形成流沙,留在故道中的粗粒物质在干旱条件下也日益沙化。尽管黄河造就了乌兰布和沙漠,但也给予其惠泽,使它拥有丰富的地下潜水,成为了中国最湿润的沙漠。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套文化,为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也造就了巴彦淖尔人民勤劳勇敢、朴实豪放、团结向上、海纳百川的个性。
责任编辑:海日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