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父亲山黄河母亲河
泰山父亲山黄河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国人的共识。从夏商周秦汉到大唐,文明大戏都是在黄河流域上演,也就是现今河南的洛阳盆地和陕西西安的关中平原。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则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已是共识,父亲山则还没有哪怕是些许的动静。
泰山脚下的大汶口文化,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融合同化,就是中华文明。这是基本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以父母比附,无论逻辑上,还是具体细节上,都是成立的。
常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而不是长江,按说长江流域的条件远远优于黄河,任何一个方面维度,都比黄河流域优越的多,而文明大戏偏偏在黄河流域上演,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在于泰山。在于泰山脚下的大汶口文化。大汶河是黄河最后一条支流,是黄河成为地上河之后唯一一条支流,也是唯一一条西向河流。大河向东流,大汶口向西流,文化文明向西走。
笔者已有一个系列,大约十几万字有了,论述这个问题。思路简述如下。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是共识。但多元不是大锅饭多元不是AA制,多元中有主元主源。这个主元主源,就是泰山脚下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文化文明的主元主源主根主脉。
简单梳理下黄河中游中原大地的文化演变。
八九千年前,中原文化主人是裴李岗贾湖文化,还很弱小,离文明早着呢,但绝对的大股东,持股百分之百。
七千到五千年间,中原的文化主人是仰韶文化。分为三期。早中期,仰韶一股独大,持股百分之百。
仰韶晚期,大汶口因素介入,标志性器物如鼎等,大量出现,仰韶大汶口,持股对半,各占五十个点。
距今年前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类,这时大汶口文化约持股七成。
进入龙山时代,龙山化,仰韶文化整体性退出历史舞台,大汶口龙山文化几乎一股独大。
之后,夏商周秦汉大唐一路走来,王朝有更迭,文化文明未曾变。
从大汶口文化西进中原开始,中原就存在着大汶口化龙山化和去仰韶化。北大张弛先生在分析了龙山时代各地文化面貌趋同的现象后说,与其说是龙山化,倒不如说是"大汶口化”,龙山化是结果,“大汶口化”是原因。就象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一样,大汶口文化完全性地自然取代了仰韶文化,成为中原文化新主人。
需要说明,仰韶大汶口的几百年融合,是和平发展自然演替,没有大的杀戮,更没有种族灭绝。自然发展下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仰韶文化退出或者西去了,但仰韶人群主体留下来了,构成了最早的华夏族群。仰韶居民是华族,多属炎帝族。大汶口龙山居民是夏族。最早应是黄帝族。仰韶大汶口先民都是伟大先民,伟大先民的伟大融合,诞生了伟大的华夏族,就是今天的汉族。华夏文明在一波波向西,就是今天的地球人类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地球的文明长子。中华文明或者本届地球人类文明,底色是泰山文明。
还有几个几乎是是宿命中的巧合,也在强化这个结论。
捋一下大汶口文化。最遥远处,万年前后是后李文化,之后接受周边文化,包括来自中原的裴李岗,演化为北辛文化。再接受周边,特别是南方因素,成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也不是天生的,仍然是融合同化各路先进文化的杰作。泰山就像一面透镜,把散在的文明因素聚光,泰山也像大海中的定海神针,往来各地的文化因素,在这里附着聚集。大汶口文化,完成了文明由散装到成型的关键一步。何驽(陶寺考古队队长)说,大汶口中晚期与同时期诸文化相比,远远处于领先地位。杜金鹏说,大汶口文化是同时代文化的佼佼者。这个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最早的父系社会,家庭社会等等。父系家庭社会,避免了孩子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状态,后代有所生有所养。保证了人口质量和繁荣。这应是泰山父爱形象的加分决定项。
泰山往东是大海,已无法东进,只能是西进迁徙。李新伟先生说,开始了夸父逐日般西进。考古挖掘看,这个西进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沿大汶河西进,如郑州西山遗址,灵宝西坡铸鼎塬直到陕西关中,这一系,应是黄帝氏族。第二,从济南焦家胶州三里河日照等地,沿黄河西进,到达豫南,陶寺清凉寺等地,依据是大汶口玉器,因为这里的早期居民来自中原,中原同时期还没有玉器。这一路,应是后来的尧舜等氏族。第三,从日照陵阳河沿沂沭河到淮河,再沿颍河北上中原,这一路应是伏羲太昊氏族,依据就是日云山族徽的大口尊。日云山就是昊字的本体。也是汉字象形文字的最近祖先的。再次强调。日云山就是日云山,不是日月山日火山之类的说法。伏羲黄帝尧舜等,是上古伟大的祖先。是脱胎于母系社会的最早父系帝王。他们生活在泰山周边,泰山封禅记录下他们的足迹。这三路西进,是否有个大汶口王在操盘指挥,还是上古先民的自发迁徙,无法知道。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现代话说,上古帝王,要么在东方,要么在东方去中原的路上。东方泰山的父系帝王,和中原黄河的母系仰韶,怎么想,都是成立的。当然,这是宏观文化意义上的,不能做个体意义上的庸俗解读。
还有几个纯属巧合,或许宿命中该当有如此父母的比附。仰韶彩陶的艳丽多彩,感觉上确是母系特征。大汶口龙山黑陶,尽管看上去黑不溜秋甚至傻大黑粗,和父的形象是合谐的。再有,传统中,父爱如山,泰山,担得起这个荣誉。也是合谐统一的。中国的语境中,泰山黄河并称,看来父母之说,也是般配的。泰山不仅是父的形象,还有岳父的说法。......看来怎么也是父了。
泰山山川形胜,其最大的特点是他的格局感和秩序感,也就是一山耸立巍峨挺拔,平原环绕山海互动。生活在泰山周边的原始人类,受这种格局感秩序感的影响,诞生了伟大的原始文化,诞生了父系社会家庭社会君王军王社会,有了鼎玉器礼玉王玉轮制陶器,升华出了东方礼制泰山封禅.......
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大汶河不是西流,而是南北流向,到长江流域的话,大汶口人就不是西去而是南下了,然后沿长江西进,那么中华文明的大戏就一定在长江流域上演了。这个假设放在任何的大江大河,都是成立的。
历史无法假设,地理无法更改。黄河泰山互动,孕育伟大的中华文明。天下文明出华夏,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长子,又引领着人类文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更高的文明形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