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博物馆,馆藏古代治河文物具有极高的

清代黄河下游工程图局部

清代黄河下游工程图局部。黄河博物馆藏。长厘米宽28厘米。全图展现了黄河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多公里的沿河山川、要塞等概况,并用工整娟秀的楷书标注两岸主要府州、县治所在,详细记载了河防大堤和埽坝工程。此图方向与现今地图完全相反,为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整幅长卷布局有序、简繁得当、用笔干练。绘制时间在黄河铜瓦厢改道后不久,是一件融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一体的珍贵藏品。

郑工合龙处碑

郑工合龙处碑,清代。黄河博物馆藏。高.5厘米,宽75.5厘米,厚14.5厘米。该碑原立于郑州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碑阳隶书”郑工合龙处”,碑阴篆书碑记铭文。该碑为清代河道总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写。它是证明光绪十三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堵复始末的唯一实物,是研究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黄河上的三绝碑”。

保障荥河匾

保障荥河匾,清代。黄河博物馆藏。长厘米,宽厘米,厚6厘米。该匾正面楷书“保障荥河”四个大字,匾首题记为“同治丙寅冬至月吉日”,匾末题名为“天津张瑛敬题”。该匾原存于今郑州惠金黄河河务局之西大王庙内,后由该局捐赠给黄河博物馆。该匾为研究清代郑州段黄河支流—荥河历史具有一定的实证意义。

年洪水刻记碑

年洪水刻记碑,清代。黄河博物馆藏。宽33厘米,高24厘米,厚17厘米。清咸丰二年,河南省渑池县东柳窝村村民刻制,记载了道光二十三(年)黄河涨水情况。道光二十三年夏,黄河北干流与渭河流域连降大雨,河水骤涨,淹没冲毁农田房舍无数。根据历史资料和洪水痕迹推算,这次洪水是黄河上流量最大、水位最高的一次特大洪水。陕县洪水流量最大洪峰达立方米每秒。这块刻石是推算当年洪水流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埄堠碑

埄堠碑。黄河博物馆藏。高54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年春出土于河南汲县柳卫村东北的古黄河大堤。该碑为模制陶质,上圆下方,碑的正面阴刻三行文字,竖行楷书。中间一行刻“汲县河堤下界埄堠”;右边行刻“西至上界永”,左边行刻“福村八十里”。碑的背面一侧有刻印花纹,中间竖向排列六组对顶三角形刻纹,两边各竖排六组“川”字形刻纹。

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

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清代。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8厘米。“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出土于开封黑岗口。为椭圆形,两端呈圆弧状,中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8厘米,中间有小圆孔,圆孔直径为2.5厘米。阴刻“壬寅下南造”,干砖重10.7公斤。河工砖是用于防洪抢险的普通料物。河工砖的运用是道光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在河南原阳首创。(图片版权均属黄河博物馆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