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两岸无处不在的风景
黄河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图为黄河下游的照片。
利津以下是黄河的河口段。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滨海区海洋动力较弱,潮差一般1米左右,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黄河将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地区,塑造了黄河三角洲。年后曾经三次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河口段河道长也不断变化。20世纪90年代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年人工改道流经清水沟后逐步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此照片拍摄于利津北宋渡口,这是黄河落日余晖。
黄河大坝,那里风景优秀,芳草如茵,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生机勃勃,光彩夺目。你看那一排排的垂柳抽出了新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也从地里冒了出来,像一层碧绿、柔软的地毯,给大坝换上了一套碧绿的新装;各种各样的野花儿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一阵微风吹来,花儿随风摆动,散发出阵阵清香。
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黄河大坝遮得严严实实的。黄河水闪着金色和银色的光芒。黄河的堤坝,绿树成荫,草坪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比很多城市的景观还要漂亮。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不是大西北,这不是内蒙古草原,这是黄河岸边。由于黄河岸边实行大面积的退粮还草、退粮还树,保持良好的水土流失,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草原带。这是附近村民在放牧羊群。
牧羊女的情思,在空旷的黄河岸边上冥思遐想。羊儿不懂人的寂寞,偶尔争斗,偶尔嘶叫,乱了思绪。牧羊女的歌,融合在漫长的岁月里,古老而悠长。唱到累了,心也累了,莫名的空虚涌上心头。久久凝望岸边的参天大树,斜阳残照,带着无奈的疲倦,赶着羊儿和牧羊犬一起,回到村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忘记那草场上奔跑的牛群,还有无拘无束牧牛少年.少年拿着皮鞭,追逐在草场上,守护着牛群.天边湛蓝苍穹,远山青黛如眉,微风拂拭轻身而过,
我们常常把“黄河”比作“母亲”,这是因为黄河在中下游是属于地上河,而中下游又是我国的缺水地区,于是黄河两岸不少的城市、农村都是引用黄河水。用黄河水来浇灌农田,黄河就像母亲,那些在黄河岸边的孩子们,就只好吸乳黄河水长大。由于黄河水高于周围的地面,所以引用黄河水是不需要用水泵提取的,只需要开闸放水就可以,这是在滨州境内的“黄墩引黄闸”。
以前的黄河曾经经常的决口,洪水泛滥,给黄河岸边的居民和城市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河进行有效的治理,黄河决口的情况近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发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也说明我国治理黄河是卓有成效的。下图这个图片是“王庄决口堵复纪念碑”,是最后一次黄河下游决口的地方。
在黄河岸边,除了不少的铁路桥、公路桥之外,还有不少的浮桥,当地人也叫渡口,这也是沟通两岸的主要交通设施,因为投资小,安装比较灵活,也是黄河两岸沟通的主要交通设施。这是北宋浮桥。
在浮桥的岸边,有一个雕塑,这是关于“大禹治水”的雕塑,大禹治水所体现出来的敬业、勤奋、忘我、艰辛。特别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黄河岸边,由于黄河泥沙沉积出来的土地,具有土地肥沃、营养丰富、矿物质多的特点,种植出来的瓜果特别的香甜,很受人们的喜爱。黄河口大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部推荐的地域特产之一。这是当地村民种植的西瓜,在路边叫卖。我询问了一下,西瓜的价格比在城区还要贵几毛钱。我有意和她讨价还价,结果他们“酒香不怕巷子深”,,死活不降价,说什么“一分钱一分货”。好吧,我也认为“价格贵的就是好的”,买了他们两个西瓜。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位卖瓜“大妈”看到一些路人纷纷的购买她卖的西瓜,脸上荡漾着一种甜甜的幸福!这是在给我称瓜的镜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