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人民资讯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http://m.39.net/nk/a_4618895.html

□本报记者张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我国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河宁,天下平。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河水泛滥之地民不聊生。据统计,从公元前年黄河第一次改道,至年国民党扒开河南花园口大堤的年间,其下游共决溢次,重大改道7次。   这期间,黄河改道决口漫及聊城32次,直接造成了聊城的3次迁址。   初夏季节,伴着微醺的风,我循着前人足迹,重新踏上聊城三次迁址遗留下的四座古城,讲述它们和黄河的故事。一   这不是我第一次到访聊古庙遗址。年,也是同样的时节,因整理颛顼庙资料,我曾到此调查过。   通往遗址的土路,不知何时修成了水泥路,但依然坑坑洼洼,曲折难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申李村东偶然发现这处遗址。64年来,循着此路到申李村“访古”“寻根”的人不计其数。   遗址被一片高大挺拔的白杨掩映,如果没有那隆起的土台和白色井亭,恐怕极难被发现。方形土台在遗址正中,暴露面积㎡,史书记载其为颛顼庙旧址。庙址前有一口古井,书“圣泉携雨”四字,为聊城古八景之一。   颛顼庙和古井所在明清聊古庙遗址地下7米,埋藏着的便是聊城第一座故城——聊邑。   聊邑首见于《左传》。公元前年,齐国第25位国君景公得了疟疾,一年也不见好转。他怀疑祝、史二官侍奉鬼神不尽心,欲杀之。晏子趁机劝其轻徭薄赋,谏言中出现“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   春秋战国时期,“聊”“摄”二邑附属当时的霸主——齐国,它们是齐国的西部边界。这段历史,晋人杜预在他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中作了解释:“聊、摄齐西界”。秦汉时期,“聊邑”改称“聊城县”,隶属东郡管辖。   北魏明元帝太常七年(公元年)到孝明帝“孝昌中”(公元年),这年中的某个时间,聊城由聊邑迁往第二座故城——王城。从公元前年首现到公元年迁址,聊城以聊邑遗址作为治所约年。   聊城移治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顺着黄河水道游历至此地,并在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将“聊邑”形制作了记述:“漯水又北经聊城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而出,自外泛舟而行矣。”大意是:漯水从聊城故城(此时聊城已迁治王城,故称聊城故城)西北流经。故城内有子城,子城周围有一圈水环绕,南门有通往城外的道路,(老百姓)可以横渡河水出城,从城外再坐船行走。   漯水,一作“漯川”,其发源于河南浚县东南,为今徒骇河故道。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年),黄河在浚县宿胥口(淇河、卫河合流处)决口,改道东行漯川,东北流经濮阳、范县、聊城、临邑、滨州等地入渤海。   这是黄河的第一次改道,也是首次流经聊城。   在聊城以聊邑为治所的年,黄河共改道5次。前4次改道与聊邑相对位置未变,黄河流经县境西北,沿城由西转入东流入海,聊邑遗址位于河东南。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黄河第五次改道,始流城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黄河水在哺育聊邑百姓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据统计,从公元前年黄河第一次改道到聊城迁址王城,聊邑共被黄河水患漫及9次。其最终迁址王城,原因亦在此。   年,我市启动“寻找聊城故城”考古调查探源工程,对聊邑遗址进行首次勘探,摸清了遗址形制和规模。经勘探,聊邑城平面总体呈圆角近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周长约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   “自上而下共有5层堆积,耕土层下,城址所在文化层上,多见河水淤积的泥沙,这说明古城毁于水患。”6年过去了,“寻找聊城故城”考古调查探源工程领队、聊城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孙淮生仍记得当年的勘探情形。二   出申李庄一路向东16公里,便是开发区徒骇河橡胶坝公园。   今年3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城街道绳张村发掘唐至五代墓葬24座,出土墓志7方,墓铭将聊城第二座古城的位置指向了这里。但是,眼前无垠的水域,怎么都无法让我和那座至少存在了年的古城联系在一起。   然而,考古发现却不容置疑地告诉我:就是在这里,年前的某一天,有一群身着褒衣博带、脚蹬高齿木屐的魏人,挥泪告别故土,背起重重的行囊,顺着黄河水道,自西向东一路仓皇“逃”往这片水丰草茂之地。   北魏时,这里叫平原郡,郡内有座王城,它是聊城的第二座故城。王城修筑于公元年,由当时镇守平原郡的安平王主持建造,世人遂称之“王城”。起初,王城仅是平原郡的治所,后聊邑毁于水患,聊城迁治于此。   王城作为聊城治所,终止于公元年。这年,黄河在博州决口,河水漫及王城。刺史羊使君祈告苍天,愿“以身代民灾”,投水殉难,即使这样也未能改变王城被河水吞噬的结局。史书用四个字记述了这件事:河决城圮。   从公元年(或更早)到公元年,聊城以王城遗址作为治所至少年。   当年,郦道元顺着黄河水道游历,也曾在王城下马看花。其形制和黄河于城中流向,亦可在《水经注》中撷取一二:“黄沟承聊城郭水,水泛则津注,水耗则辍流,自城东北出,经清河城南,又东北经攝城北。”   “黄沟是漯水的支流,从王城西北入境,东北流出。”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馆长陈清义曾对古漯水及其支流进行过细致梳理。据他考证,黄河在聊城以王城为治所的余年一直未改道,始终在城南43里流经。   黄河未曾改道,并不代表其水患的终结。据统计,从公元年到聊城迁址巢陵故城,黄河决口漫及王城亦为9次。公元年,黄河水第9次漫及王城,这座拥有年历史的古城,彻底结束了它的使命。   “根据出土墓志记载,绳张村在当时处于王城内。从遗址剖面可以看出,绳张村曾被河水波及多次,这与史书中记载的王城毁于水患不谋而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聊城绳张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刘文涛介绍。   经过长达半年的发掘,刘文涛基本摸清了王城的形制。王城平面呈方形,城内布局严整、里坊分区明确,城外修建有用于防守御敌的“羊马城”(亦称“羊马垣”),其外凿一圈护城河,并筑有高耸的河堤。   “王城的形制,为后代聊城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摸清其形制和规模,对研究聊城历史文脉非常重要。”在绳张遗址发掘结束后,刘文涛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建议,“扩大发掘规模,对王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勘探。”

本文来源:聊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