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三星堆发现古蜀文化根在哪里三星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24/4262322.htm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丝绸制品残留物,这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考古学例证;研究发现,三星堆从属于古蜀文化版图,这有利于解开很多谜团,比如,古蜀国如何起源,三星堆文明的去向。

“蚕丛及鱼凫”年织锦史

四川气候湿润,丝绸在潮湿的地下很难保持多年,多年来的考古也显示,四川地区在此前还从未考古发现过多年前的丝绸。

据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专家周旸介绍,通过提取和技术分析,在祭祀坑灰烬里面发现了丝绸的痕迹,并在青铜器表面发现了丝绸,“大约四分之一的指甲盖大小。”周旸看来,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的研究中,不能漏掉丝绸,虽然丝绸很柔弱,但反映国计民生和经济文化生活。

中国纺织技术起源很早,黄河及长江流域则在距今年前已流行用纺轮纺线用,利用葛或麻的纤维,织制衣服。在距今多年前的河北磁山遗址曾出土纺轮,其后南北各地都有出土,年在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的纺轮竟多达多枚。在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近年前的纺织工具——腰机;在距今多年前的跨湖桥遗址中也发现水平踞织机的痕迹。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郑海玲、杨海亮在三号坑内取样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年——年)也曾出土了一大批纺织工具,如纺轮、骨针等。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在河南贾湖两处墓葬的人体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蚕丝蛋白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分析,年前当地居民可能已经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在郑州荥阳汪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多年前的丝织品。

三星堆发现的丝绸虽然不是最早的,但也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古文字学家发现,蜀字就跟蚕有关,许慎在《说文解字·目部》里讲:“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蜀国的得名与其最初养蚕有关,“蜀”的称谓成了中原统治者对生活在四川盆地的蚕丛一族的称呼。李白在《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提到了蚕丛和鱼凫,而蚕丛一族以养蚕为其经济活动的主体。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西周时,蜀已向周王朝进贡蚕桑制品。多年前,蜀锦是奢侈品。汉代在成都东南隅围城建织锦工场,委派“锦官”督造,称为“锦官城”。蜀的丝织中心在成都,成都有锦江,就是因为织锦得名,可见当时织锦之盛。

有人推测新疆吐鲁番、尼雅、楼兰等地出土的东汉魏晋至唐初的织锦很可能都来自蜀地。像尼雅出土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就有专家推测,它是典型意义上的蜀锦。

另一方面,从丝绸之路的角度来说,这次发现的丝绸也为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非常好的考古学例证。不少学者认为,在三星堆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保持着同其他文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并不停地吸收这些异质文化的因素,而这是与其长期的贸易紧密相关的,其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就是作为早期西南地区连接印巴次大陆的国际交通贸易线——南方丝绸之路。

此外,三星堆还出土了多件海贝。其中有一部分被确证来自印度洋深海的环纹货贝!这似乎印证着早在殷商时期,蜀地就发展出了跟南亚的贸易往来。这就是中国西南与印度地区的古代交通线路——蜀身毒道,“蜀”为四川,“身毒”即印度。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蜀身毒道”因此得名,这条通道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神秘的古蜀文化根在哪里?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也带来更大的谜团。古蜀国的起源笼罩在迷雾之中。三星堆,自年“一醒惊天下”之后,更是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大量工艺高超的精美文物,形制、审美与同时代的中原商周文物区别明显,古蜀人到底来自何方?

郭沫若认为,广汉发现的玉璧、玉璋、玉圭等,一般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四川)曾与华北、华中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

事实上,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先秦史学者李学勤先生评价:“如果没有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而三星堆,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核心之所在。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占主导地位思想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但随着长江流域包括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重要遗址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在夏商时期已进入“古城、古国、古文明”阶段,“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后来成了学术界共识。

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玉璋和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显示三星堆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些古蜀王国杰作,既昭示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也彰显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此次出土的象牙残片上还能看到精美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这些都能在中原文化的青铜器上找到祖型。此次考古发掘出现的新器形,既反应了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也揭示了古蜀文化在文明交流中吸收融合为己所用的创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认为:“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实物例证。”相关专家表示。

三星堆文明去哪儿了,内部冲突导致衰亡?

古蜀国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之久,但仍不能确定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多年以前,三星堆古城可能发生了一个神秘事件,几千件宝器被砸毁焚烧,并有规则地埋于地下。由于没有文字记载,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后世的考古专家伤透了脑筋。三星堆文明,是随着这些器物的埋藏,也同时消失了吗?

据介绍,现在看到的三星堆城市格局最终形成于三星堆文化晚期,但不久这个城市就被废弃。随着三星堆1、2号坑的发掘,尤其是出土文物均有毁坏的痕迹,众多迹象表明,三星堆文化末期发生重大变故。因此产生了几种三星堆王国消亡原因的假说。主要包括外族入侵说、洪水灾变说,以及内部冲突导致衰亡的说法。

研究发现前两种说法依据似乎并不充分,而内部冲突导致亡国一说,可以从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找到蛛丝马迹。碳14的断代技术显示,三星堆遗址进入了相对衰退期时,从三星堆脱胎而来的成都金沙遗址兴起。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发型大致分为辫发和笄发两大类。有学者认为,三星堆古城至少存在两个族群,大立人像为笄发,意味着该族群代表着神权阶层,而辫发者掌握着世俗王权。金沙遗址出土的小立人像,造型风格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样,然而它的发式却是辫发,头上戴着太阳光环,腰里插着权杖。这表明辫发一族向南迁徙到金沙后,同时掌握了神权和王权。而三星堆,则可能毁于两个族群的内部冲突。

三星堆文化从此消失了吗?没有,本世纪初发现的金沙遗址就是三星堆的延续。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沙遗址距离三星堆遗址约40公里,这里出土了一件金冠带,同样以人面、鸟、鱼、箭一组图案,与三星堆金杖的图案相似,进一步印证金沙遗址是对三星堆遗址的传承。据介绍,金沙文化延续了五百多年,直到战国时期,公元前年秦灭蜀,金沙遗址被彻底废弃。盛极一时的三星堆文明,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

新闻链接

“没有发现文字,并不代表没有文明”

在古蜀国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缺憾是,这么灿烂的一段文明,居然没有文字。整个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人工刻画符号只有寥寥几个,离文字的概念还有点远。

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介绍,有学者对战国时期巴蜀符号进行了详细搜集,“非常丰富,但是否是文字还存在争议。”而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符号与战国时期的巴蜀符号也不是一个系统。

为什么文字系统如此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