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长江黄河之论说了什么
豆瓣评分高达9.7的电视剧《大明王朝》最后一集,嘉靖皇帝临终前向裕王交待后事。
在对将来内阁重要人员安排的问题上,嘉靖以担心未来皇帝的工作能力的口吻对裕王说道:“你太弱了,没这个本事(像你老子一样,一个人铁腕治理大明朝),得让内阁和六部多担些担子,用贤臣作首辅”。
裕王流着泪诚惶诚恐地回话道:“儿臣敢问父皇,谁才是我大明朝真正的贤臣”?
嘉靖苦笑一下,道出了他御极四十五载,无往而不胜的的用人精髓:“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大明王朝剧中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画像嘉靖这话说得极为正确啊,别说位极人臣的显贵了,就算是平头布衣百姓,不到盖棺定论的那一刻都无法保证其将来是善是恶。所以“贤时用之,不贤便黜”是个硬道理!
与嘉靖和裕王的这一段话相呼应的还有一段,是在海瑞上《治安疏》后,嘉靖讲的长江、黄河之论: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折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这段长江、黄河之论可谓是《大明王朝》的精华片段,以海瑞之铁齿钢牙似乎也无以辩驳。确实是这样啊,如依海瑞之理想,一昧抬高重用比之如长江的清流一派人物,那势必造成清流泛滥,架空皇权,进而篡权夺位。或许有人会说:“改朝换代而已,嘉靖此话不过是为了维护其一人一姓之私”。当然,我也承认嘉靖此话有私,但,须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天下大乱,最受苦的还是普通民众啊!反之,如一直重用以黄河拟之的严党一派,而偏废长江,那结果亦然!
所以,能居高裁度,以九重之威,使清浊并举,相互制衡,贤时便用,不贤便黜来稳定朝局,缓图未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一种结果。
可惜,嘉靖帝的后世子孙崇祯皇帝不通晓这个为人君者治世的终极秘籍,做事刚愎自用,他单纯地认为除掉魏忠贤的阉宦一派,重用他以为是国之干城的东林一派清流,大明江山就海晏河清,盛世中兴了!事实是这样吗?不是的,他这兴长江,废黄河之举,加速了大明朝的崩塌!
我们来看看从公元年崇祯皇帝登基到公元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其在煤山自缢而止的十七年间的情况,在这期间虽有天灾,但大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祸过甚。
在崇祯除尽魏忠贤阉宦一派二百六十余人后,失去制衡的东林清流们彻底地泛滥了,这些东林清流们代表的是巨商富贾的利益,每一次当朝廷有人提出向这些富商“增加工商税”时,都会被东林一派弹骇打击,还美其名曰:“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真是不与民争利吗?不,他们只是不愿向他们自已代表的富商阶层增税,而专向穷苦百姓层层加码增加农业赋税,造成大量本已受灾并无余粮的农民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加之,东林内阁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裁撤了陕西北部一带大量的驿站,此举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驿卒、兵士流离失所。当时,陕西正在遭受旱灾,朝廷又无银两安置这些士卒,以至其成为无业流民,这便更加重了流民造反的态势。顺便说一下,李自成便是被裁撤的驿卒之一。
与此同时,中原地带的天灾发生之后,朝廷不仅没银两赈灾,反而还在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赋税,朝廷发上谕曰:“苦民一年”。结果,从“苦一年”到了“苦十几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的时候,“造反”自然成了唯一的选择。待到崇祯八年,中都凤阳沦陷,崇祯惊惶失措的第一次发出“罪己诏”承认自己施政失误,但并无其它实际举措,仍然还是执行专向穷苦农民增税的办法又计约八年之久。国库越来越空虚,百姓越来越穷困,而东林大臣们却越来越富,但富可敌国的他们却不愿拿出一两银子保家卫国。理由很直接:“大明朝是皇帝的,而银子是自己的”。李闯王攻入京后,将这些误国害民之人杀之而后快,抄家所得的财产累数百万两之巨。国破家亡,人财皆失,东林党的结局可悲可叹却不可怜!(这是后话了)此后,崇祯又发了多次“罪己诏”,但都于事无补。加上最后自缢时留于衣带之上的遗诏,崇祯的皇帝生涯共有六次罪己。妥妥地是历代皇帝罪已之最!
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魏忠贤阉宦一派不被清除,局面会如此不可收拾吗?肯定不会,因为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时,他就力主向江南一带富商增加工商税,而不加重农业税赋,(这一点,便是魏与东林一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收效显著,大明朝的赋税还是比较充足的,大明正是用这些财力打造了一支让后金八旗胆寒的关宁铁骑,在整个天启年间,使大明朝对后金是一直保持着战略优势。其它的说什么东林与魏是正邪不两立,忠奸须严辩的都是扯淡,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利益,造成两派之争,我并不是说同意魏忠贤是个好人,但他比东林一派更能干事,能干成事,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魏忠贤能成事的原因,也是因为天启这位爱好木匠手艺的皇帝会当甩手掌柜,乐意看到抑商、扶农、强边的局面。
你看他临终前嘱咐崇祯时说的:“忠贤可计大事”就知道了,天启一点也不糊涂,他像嘉靖帝一样,看似不管朝局,其实心里样样门清,让东林与魏忠贤共处朝堂,又用魏来压制东林这批自命不凡却又不堪大用的酸腐之人的同时,也用东林党人的清流声名和一定的职权来牵制阉宦一派。有这样的牵制力存在,魏忠贤也就不敢,也不能越过从九千岁到一万岁的这一步!
可惜崇祯不懂啊,不懂!魏忠贤死后,对大量平辽、剿寇战事所需军饷,崇祯皆一筹莫展,东林一派只会继续加大农民税负(这无异于是让崇祯割腕去为李闯和皇太极输血)更无耻的是,他们还会以各种理由来侵吞军费。(写到这儿,真的想骂娘!!!)曾让努尔哈赤命丧宁锦城下的关宁铁骑,因军费被层层克扣,兵士领不到或者只领得到很少的饷银而导致军心涣散,战力迅速下降。关宁铁骑的统帅袁崇焕,在东林一派的蛊惑下,再加上崇祯皇帝生性多疑,中了清军的离间计,居然被崇祯“活剐了”。自此,大明朝山海关一带的边患更日趋严峻。再加之中原地带李闯军已成燎原之势,大明崇祯皇帝真是到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时了!或许,他想起了他的哥哥天启皇帝临终时的嘱咐,命人悄悄去寻找到了魏忠贤的尸骨,重予厚葬。想必,他在痛悔,但是,来不及了。
时间终于来了公历年四月二十五日暨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这位大明亡国之君在奏请天启皇帝的张皇后自尽和命自己的周皇后自尽后,独自一人来到了煤山,回望紫禁城,已是狼烟滚滚!寻主护驾跟来身边的忠仆王承恩在哭奏:“忠贤在,何以至此”!晚了,晚了啊!在留下:“罪在朕躬,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诏后,自缢结束了34岁的生命。
崇祯若能懂得嘉靖皇帝的长江、黄河之轮要义,在用人时秉承贤时便用,不贤便黜之理。大明朝决不会亡在年。我大中华兴许就不会被那条大辫子羁绊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