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黄河之歌青海日报
秀色玛多。果洛州委宣传部供图
初秋的果洛,河水清幽蜿蜒,青山连绵起伏。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黄河源腹地,是全省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河流36条,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水源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果洛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勇担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责任,始终坚守生态红线,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等各项政策举措,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融共生的动人画卷中,果洛州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擘画宏伟蓝图,打造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果洛样板”。
三江源生态保护
筑牢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让黄河所哺育的儿女们,过上更有获得感的幸福生活。
走进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在满目青青的草地上,成群的牦牛悠闲地食草,在波光粼粼的河边,成群的白唇鹿正在欢快地嬉戏。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位于玛多县境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星星海,一个由大大小小湖泊形成的奇观,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玛多县沙漠化土地防治项目的第一站。
“这里曾是玛多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起风时,黄沙漫天,星星海瞬间被沙尘包围……”玛多县玛查理镇牧民扎昂指着眼前的一片沙丘说。顺着扎昂的手指望去,看见一大片沙地被石方格沙障划分成了若干区域,石方格内人工补种的披碱草在风中摇曳,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扎昂说:“园区的重点工作是保护源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维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对黑土滩、沙化土地等加强修复。”
为响应国家政策,扎昂放弃了牛羊和草场,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和村里的其他牧民一起守护黄河源头。扎昂说,从去年巡护草原以来,他目睹了家乡草原生态的逐步恢复,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了。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的深入实施,监测区域内湖泊、湿地面积增大,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以及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在玛多县工作了十几个年头的马贵,一说起生态环境变化,欣喜跃上他的脸庞。“如今,黄河源头大小湖泊数量已经超过多个,生态环境变好后,斑头雁等种群数量增加,这是黄河源头生态好转的又一表现。”
果洛州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强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草原生态补奖
实现“绿富”双赢
在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禁牧减畜、分群放牧、合理分工,既对治理草原沙化和湿地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在牧区,畜牧业就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尕桑是岗龙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红的股民,也是合作社的员工,他的专长是放牛。尕桑说:“放牛我在行,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些牛生病,哪些牛体力好,哪些牛该出栏……并且依照牧草的情况,让体力好的牛上山顶吃草,体质稍差点的在半山吃草,母牛和小牛在山脚下吃草,合理放牧是我的特长。”
据了解,岗龙村的草山入到合作社后,草山宜牛则牛、宜休则休、宜禁则禁、宜补则补;通过母畜放牧、幼畜舍饲,引进高效养殖技术、饲草料种植、退化牧场草籽种植,鼠害灭治、畜疫防治体系建设等有效管护措施,部分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场毒杂草明显减少,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草场生产性能、防病、防灾能力大幅提高,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大转变,牧民人均收入的多元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步共赢。
31岁的索索,曾是玛多县扎陵湖乡建档立卡户贫困户,也是生态管护员。索索说:“现在虽然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每年2.4万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加上每月元的草原生态管护员‘工资’,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也越过越富裕了。”
玛多县创新建立并实施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六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牧民群众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之中。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不仅使草原生态得到恢复,更让当地牧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随着果洛州的生态旅游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种植养殖业、商贸经营、民族手工业等行业,实现了从传统的游牧方式向定居转变,由单一的畜牧业生产向劳务输出、服务业转变。
生态产业建设
厚实绿色“家底”
久治,黄河流经的高原圣地。充沛的水资源涵养了广阔的草场,是牛羊绝美的天堂。在久治县哇赛乡折安村的服装店内,洛青正在摆放店内已生产好的各种藏式服装及配饰,从牧民到员工,这一切变化,源自年洛青做出的一个决定。
年起,久治县先后在全县22个牧业村启动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折安村就是其中之一。洛青家虽有约公顷的草场,但家里只有20头牛,靠养殖,并不能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年,村里合作社号召村民入股的消息打动了他。
“我们会统筹使用村里入股的草场,不会造成破坏的。我们搞的是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保护生态是底线。”合作社法人昂宝说。
于是,洛青将自家的公顷一级草场连带20头牛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妻子英措不久后也在合作社的服装店当上了女工,每月能拿到多元的工资。
草场划区轮牧,牦牛统筹放牧,8户牧民专职看护……很快,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除了畜牧合作社,还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奶制品厂和洗车行……如今,折安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同样,家住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章达村的太太说起自己的故事满脸喜悦:“一袋牛粪能卖八元!我去年光卖牛粪就挣了三千元!”
年,久治县决定依托其畜牧业生产基地的优势,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户”,做纯牛粪有机肥的产业扶贫项目。
就这样,牧民们用来烧火做饭、砌围墙、盖房屋的牛粪,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有机肥。“草场上牛粪漫山遍野,不仅容易滋生病菌,而且不利于牧草生长。我们把牛粪做成了有机肥料,既利用资源脱贫致富,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久治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滕亚廷说。
从山谷向城市,从牧区到乡野……翻开果洛州的版图,新增绿地面积不断增大,让绿色生态成为果洛州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更是果洛州发展的底色和追求的品质。山高水长、绿韵蓝调已成为果洛州广大群众对生态保护最直观的感受。
作者:王湘琳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