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源头被发现仅有碗口大小,水质清澈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孕育生长的地方。
黄河通过弯弯曲曲的河道最后注入了大海,那黄河的起源是哪里呢?
历史悠久
对于黄河的研究很早之前就有学者深入研究过,经过他们不断对黄河研究的发掘。
查阅到资料,发现黄河古时候就是叫做“河”,后来因为黄河水特别浑浊又多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浊河。
早在尧舜时期,黄河的故事就在编写了,那个时候的黄河就已经是一条非常出名的河流了,我们国家有很多的经典著作就有对黄河的形成进行描述。
那个时候的人没有先进科学技术,靠的也只是猜测为主,他们认为黄河水是天上洒下来的,也是神仙给我们的礼物,对于黄河水泛滥也只是认为是上天的惩罚。
随着文明越来越先进,我们对黄河的探索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到了唐朝时期,古人更是加大了对黄河的研究,在很多的古诗中可以看到对黄河水的形容。
这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我们国家相对集中,很多的少数民族都被唐朝统治者收复,慢慢地他们对黄河水的认知就越来越高。
而且在那个时候交通不算便利的情况下,水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输道路。
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派遣了专门从事黄河研究的人去黄河实地考察。公元年,元朝的统治者还为此专门设计了都使,想要彻底研究这个黄河的源头。
后来有文献记载“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初步给出了源头的记载。
到了清朝时期,黄河的中下游经常泛滥成灾,洪水频发,之后又是大旱,可以说是灾难频发。
这就出现了很多的河神的传说,认为是河神在发威,于是就派遣专人去黄河的源头献祭。
就发现了在星宿海之上竟然还有三座大山,于是古人就把这个地方的样子记了下来。
到了乾隆年间四十七年的时候,对黄河的三条河进行了勘察,最后得出星宿海的西南部分是黄河的源头。
治理黄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家渐渐对黄河的探索也科学了起来,经过无数的专家研究讨论。
最后确认了我们的母亲河源头就在南源卡日曲,在确定这个地方后,引来了很多的游客想去一睹真容。
但是这个源头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气势恢宏,这个源头只有五个泉眼,每个泉眼只有碗口大,但是泉水却十分清澈。
虽然泉眼并没有像黄河那样非常壮观,但是也被保护了起来,不让非专业的人员靠近。
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这个地方虽然表面上很平常,但是卡日曲附近的泥沙会经常性松动,这也就给观赏的难度上了一个大大的锁。
如果不小心的话,很可能就会陷入漩涡之中,我们的人员安全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
远远看上去感觉黄河的水源源不断,好像永远也都不会穷尽,但是专家给出了结论,黄河的修复能力其实是非常脆弱的,要是想像人体那样自我修复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说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黄河水的源头之处,更重要的还是保护好我们黄河的生态环境。
黄河水是孕育我们华夏文化的,我们都可以说是黄河的子孙后代,她已经不再是一条河水了。
对于我们来说她更像是母亲一样,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记忆。黄河水走过了这么久的时光,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好她。
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如今,对于黄河的泛滥我们不再相信河神作威了,近年来,黄河有几次黄河泛滥的情况,但是经过整改。
对黄河的保护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改造黄河的时候,除了要考虑黄河水很多,水流湍急的情况,更多的还是黄河水的污染问题。
我们在看到洪灾的时候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治水,增加很多的渠道让我们的黄河水能够更好地排出去。
但是我们在治理之后发现,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不能将它利用起来呢?于是,国家又多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将浪费的水资源能够更好地去利用起来。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黄河经过的北方农业产区用水量非常大,但是使用水资源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低价的水资源,使我们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很淡薄。所以说整体下来我们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是非常差劲,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再然后就是我们的水资源的保护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的人口急剧增加,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渐渐上了台面,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污染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了一个让人发指的程度。
水体质量的下降导致了我们对黄河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下降,恶性循环之下,我们对黄河水资源有了更多的问题,怎样去保护、去利用,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
结语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我们不应该像是喊口号一样去当作任务完成,更应该是把这份责任担在肩上。
我们的祖先都是吃黄河水发展下来的,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去节约用水。对于那些浪费水资源的不好行为要及时去作斗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得起这份担当。
关于黄河的探寻,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在探寻的过程中我们对黄河水的保护也应该不能停下脚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