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高出地面10米,已是悬河为什么
综述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都诞生在大河的旁边,无论是恒河边上的印度文明,尼罗河旁的埃及文明,还是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都是如此。
而中国的华夏文明,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选手,也是从大河上培养出来的,这条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历史上的黄河灌溉了这里的农业,奠定了最早的生产基础,但却在今天成了悬河,因为泥沙淤积,整个河床高出地面近10米,那为什么不进行清理呢?
黄河
先来说说黄河,这条著名的世界长河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后注入渤海。
由于所处地区的气候影响,这里的降水总体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是七八两个月份,而冬春几乎处在干旱状态,所以附近的区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不缺水用,相反,它们只能进行旱地模式的农业生产。
一般将黄河分成上中下三个河段,其中上游占比最大,节点位于内蒙古的河口,整个流域的面积达到了2万多平方公里,全年的水量通常走在5亿立方以上,因为地势落差大,所以上游也是这条河水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地带,尤其是龙羊峡附近,地质构造非常险峻,多断裂带,是非常理想的水能来源。
我们熟知的河套地区也属于这个区域,之所以叫河套,就是因为河段在几个节点上南北转了两次,看起来就像一个套子一样。
黄河的中游地区从河口镇开始,一只延续到河南的桃花峪,流域面积占比也很高,达到了43%,因为穿过了晋陕峡谷,所以不得不与黄土高原正面相遇,这也让它从这里开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河。
水流中的含沙量大大增加,更要命的是,这里分布着众多的水系,大部分最后都注入了黄河,也把所在区域的泥沙全部输入,光是这部分每年就高达9亿吨,而且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加深,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当然,著名的壶口瀑布也在这里。
黄河的下游就是桃花峪以下的区域了,流域面积是整条河的3%,必看这个比例似乎有点太小了,但是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中游输入的泥沙到了平原地带,自然就沉积下来,能够被水流带入渤海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淤积在河道里面。
时间长了,就越堆越高,河道里的水也随之被抬高,为了避免河水漫出,危及附近的居民,只有不断修高和加固堤坝。
泥沙一直堆,我们就一直修,但是根本的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历史上也多次尝试过人为改道的方案,想要把水引入一条新的河道,但是都没有太大的效果,直到今天,整个下游的河床已经高出地面十余米,相当于四五层楼的高度,人站在下面,水流在头顶,还是给人不少感官上的冲击的。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放任泥沙一直这样淤积呢?如果一开始就定期清理,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骑虎难下了,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政府又是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为什么没有清理
首先就是泥沙数量过多,从历史数据来看,黄河的泥沙年均增长量至少能够达到上亿吨,在大型机械还没有生产出来的年代,要想把这些泥沙清理走,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挖掘,靠劳力一点一点挖再一点一点搬走。
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效率极地,如果在丰水期没有及时处理完毕,时间又来不及加高加固堤坝,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溃堤,河水漫出河床,淹没附近的城市。
而且,退一万步讲,清理泥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好不容易清掉了一轮,但是雨季一来,巨大的水量会裹挟着巨量的泥沙再次进入下游。怎么办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采取的分段分担的形式,具体做法就是在中下游修建大量堤坝,层层拦截,让泥沙能够在每一处平坦地带都沉积下来一点,以缓解下游的压力。
而且这种做法还能发挥水的势能,只要在丰水期把堤坝打开,就能利用巨大的动能把泥沙冲入海里,但是和整个下游的泥沙淤积状况相比,这些手段只是杯水车薪,没有解决根本的难题,不得已,政府只能一边根据河床抬高的状况来加高河堤,一边从其它方面入手,来稍微缓解下游的压力。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其实关键在于泥沙,如何从源头避免泥沙进入河道才是正确的思路,而泥沙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尽管这个地区的土壤沙化问题由来已久,但只有尽全力把产沙量控制住,才能控制输入黄河河道的数量,但无奈,尽管思路很清晰,要实现却难于登天,不仅因为自然因素,也因为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退耕还林这样的手段直接就会影响当地百姓的生存,这其中的矛盾不是一天就能理清的。
结语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10米高的地上悬河也许还会继续长高,但是随着各方面措施多管齐下,这种趋势加快的速度也会得到控制,我们也期待能够有全新的进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