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药产区有哪些包括哪些药材品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药。我国地域辽阔,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受其地理环境、生长条件等影响,产生了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特色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具有很强的宗属性或者同种变异性,也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今日,就随供销药材通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北药!
北药,通常指长城两侧及其以南的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北药中知名的品种主要包括北芪、莱阳沙参、半夏、祁薏米、西陵知母、河北款冬、东银花、黄芩、远志、邢枣仁、祁紫菀、徐长卿、连翘、青州蝎、阿胶、山楂、党参、板蓝根、赤芍、枸杞子、五灵脂等。
北药产区
北药主产区位于我国华北,这里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到年,该地区预计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万亩以上[1]。
北芪:产于以恒山、太行山山脉为核心的山西北部、内蒙中西部以及与此区域接壤或临近的甘肃、宁夏、陕西、河北、东北等地区干旱中温带地区的黄芪。北芪的根为补虚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为补药之长”,可见北芪做补益药历史悠久。
莱阳沙参:产于山东省莱阳市及周边砂壤土和冲积砂土地带,是山东莱阳传统名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种植在莱阳市五龙河、清水河及其支流两侧的沐浴店、高格庄、团旺、穴坊等6个镇处。该地所产沙参个体细长、肉质粉性足,含有效成分高,质量优异,远销国际市场。
祁薏米:产于以河北省安国市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栽培薏苡仁。被称为安国“植物珍珠”,并被列入“八大祁药”之一。其特点为体大粒圆,色白如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主要功效为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西陵知母:西陵知母在河北易县及其周边有大量栽培,野生资源较少。野生品主要分布在河北易县、涞水、涞源、满城等地的阳坡,栽培品在河北省保定市大部分地区均有引种,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西陵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川谷。”河内:即太行山区包括河北西部和北部。在《药物出产辨》(民国时期)记载:“知母产直隶东陵西陵”最为出名,因此,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最为道地。
河北款冬:河北款冬花在张家口蔚县及其周边的林地均有种植,其中主要分布在壶流河沿岸地区暖泉、代王城、西合营、陈家洼等乡镇。河北张家口蔚县是我国三大款冬花的主产区之一,款冬花种植面积多亩,年产量达到吨。蔚县的下元皂村是最早野生变家种成功之地,也是大面积款冬花的栽培地,下元皂村逐渐形成了款冬花的集散地。款冬花的传统用法为蜜炙,将款冬花花蕾和蜂蜜加开水搅拌服用,在现代将款冬花和地龙加工制成复方款冬花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山西远志:产自以黄河中游流域为核心地域(以山西的吕梁山脉、中条山脉及周边地区为主)的远志,是北药中的代表品类之一。山西远志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抽筒加工量占全国的85%左右,栽培种源的90%以上由山西提供[2]。
除以上几种外,道地的北药品种如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山东东阿阿胶更是驰名中外。
近年来,随着北药各大产区对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生产等领域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多地逐渐呈现道地北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雏形,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体系,并解决了多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如河北易县近年来重点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中药材仿野生抚育两种种植模式,重点打造单品种植基地,主要建成西陵知母、酸枣、金银花、连翘种植示范基地等。河北涉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连翘产业、建设规模化生产种植基地,并且通过旅游与中医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养生中心和中医药文旅示范路线,使当地成为太行山区乃至北方地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