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卫黄河流域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
原创张大卫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编者按:年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八次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在专题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山东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的各位老师们,我长期在河南工作,从河南工作的角度有很多方面和山东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度,所以对山东的情况不能说不了解,但山东这些年还是有很多很深刻的变化、很大的发展,有些新的情况也不一定能看得很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山东济南市、青岛市都有很多合作,现在有一些协议,包括一些课题的推进。
今天的主题是《黄河流域(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沿黄九省区的座谈会,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想,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大区域战略,这对沿黄亿万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和鞭策。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受自然禀赋的影响,气候干旱,洪涝灾害较多,生态环境比较差,经过70多年的人民治黄,黄河流域的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三个黄河(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的构建、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建设、滩区的移民搬迁等等,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有了历史性的改善,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非常突出。
但是受大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黄河生态的脆弱性会长期存在,并将仍然是制约流域发展的重要原因。黄河母亲的乳汁难以养育正在崛起的座座城市和数亿人民群众,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这一战略判断意义重大。我们既要搞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同时还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对我们流域的九省区非常重要的课题。
谈几条体会。
第一,关于北方和南方差距拉大问题。
最近,关于“北方与南方发展差距”、“北方城市除北京外全部退出全国城市十强”,最近成为网上大家议论的话题。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产业结构问题以外,发展的动力问题,还有深层次的制度和发展环境问题都要引起重视。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北方城市特别是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的产业同质化高、互补性差、经济联系少的问题也很突出,要素资源流动性差或者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交易的话,它也不能在流动中促进我们的价值的升级,这也是同样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是并存的。过去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我们和南方完全不一样,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动力也不一样,这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
分析一下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这七大城市群中间经济的互相联系并不密切。比如河南和山东,过去我们曾经用大数据或者一些模型分析河南和山东的经济联系,我发现它可能还没有和长三角、珠三角联系密度高。黄河缺乏要素流动的功能,这可能是一个因素。目前除了郑州、西安进入两小时交通圈以外,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并不便利。虽然都是四百多公里、五百公里左右,但是有时候需要八九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实现通勤。郑州到西安因为高铁的因素,相互进入了两小时交通圈。
大家看国家的高铁网络规划图,我放大突出一下,黄河流域的高铁网络。蓝线是正在建设的线,重点基本上在黄河流域。昨天郑州到太原的高铁通车了,郑州到太原已经进入两小时高铁圈。郑州到济南来目前是两个省会之间联系最不方便的。如果相距更远可以坐飞机,郑州到济南没有航班。我们坐高铁到济南来,或者走石家庄或者走徐州,绕一个很大的圈。郑州到济南的高铁或者将来叫济郑高铁正在修建,年才能全线通车。我不当副省长已经八年了,当时提出来共建济南和郑州的高铁,大家的思想不统一,开工得很晚,现在建设进度也很慢,这是我们以后要高度注意的问题。
这使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和各中心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严重不足。如不改观,则很难形成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那样的大经济区。不提升互补性、连通性和协同性,不把发展动力真正转到改革、开放、创新上来,中国南北区域间发展的差距还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如何看待山东的基础和山东的发展态势。
前一段刘家义书记到山东任职以后有个讲话,讲话中表扬了河南和郑州的一些发展,一些河南同志欢欣鼓舞。我说你们要冷静,山东的书记表扬河南,你一定要冷静、清醒。我们和山东的基础差距非常大,别有点小改观或者有点小进步就沾沾自喜。我在河南搞工业出身,我对山东的各产业部门的情况可以说比较熟悉或者说非常熟悉,比如造纸工业,全国十大造纸工业企业中山东有三个(华泰、太阳、晨鸣),新闻出版纸、文化用纸、涂布包装纸在全国是最大的。河南曾经是全国造纸第一大省,但现在已经基本退出去了。
山东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能源、化工、钢铁、有色装备、汽车、电器、通信、造纸、纺织、食品等几乎所有制造业领域都有排名在全国前列的优秀企业。山东的农业集约化程度高于其他农业大省。山东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山东在海洋经济、信息通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等方面有引领全国产业发展的优势。
山东开放度高,经济与东北亚地区深度融合,有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基础好、环境优、影响力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口岸功能十分强大,目前又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经济素质最高、实力最厚、竞争力最强的省份。流域排名第二的河南省经济总量与山东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实际上它呈拉大的趋势。
大家看这个图,山东在去年往下调,这是山东主动压水分造成的,今年河南也压水分,今年可能河南要往下调一点,所以说整个来看总量的差距还是在拉大。如果大家以同样速度增长的话,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河南的同志要清醒。
人均GDP,山东和河南比是1.31:1。非常有意思的是,山东居民人均收入和河南居民的人均收入比也是1.31:1,山东老百姓每年兜里每人平均比河南要多装元的收入。这种感觉和实惠,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因而,山东要自信,也必须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排头兵。
作为河南人看山东人,除了羡慕以外,当然也有几条建议。第一,山东要注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当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在全国盛行的时候,山东要思考一下有哪些是从山东创新出来的。第二,山东要加强与周边省的经济联系。这个除了我们要加强对周边的辐射以外,还有促进省之间的要素流动问题、通过要素流动促进升值的问题。第三,山东要注意整合自己的优势,包括城市、产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等。
第三,要把国家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作为山东发展的重大机遇。
双循环的新格局有这么几个内涵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第二,拉紧与国际供应链的依存关系。第三,打造自主可靠、安全可控、畅通适配的供应链。第四,推动经济和城市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
除山东省以外,黄河流域其他省区均属于内陆地区,其对外开放和沿海比都慢了几个节拍。包括山东在内,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面临着继续深入扩大开放和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对山东来讲有一个新课题摆在面前,就是如何将经济体系由“面朝大海”转向”内外兼修”,更多注意与国内市场的连通性。
这就要补上与国内一些区域经济联系不紧、不够、不畅的短板,努力使山东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成为国家支撑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枢纽。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全面梳理山东供应链,认真分析一下它的系统、结构和流量问题,准确地把握山东的优势和短板。
第二,建设强大的国际交通枢纽,对现有枢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国际国内高效转换能力。我们到济南来坐高铁,判断不出是东站下,还是西站下或是济南站下。你到郑州去,郑州东站,一站全有了。我们把枢纽的功能分散化了。比如到青岛去,港口、高铁、飞机场等等不同的交通方式是没法高效转换的,这个事“十四五”期间,建议山东要下功夫把这个事做一下。这要花大投资,但是很重要。
第三,增强以全球供应链体系和国际性枢纽的对接能力,建设强大的国际国内市场物流集成和分拨能力,建好现代化的功能性口岸,提升便捷通关能力,形成覆盖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及供应链集城市的贸易物流网络。
第四,要提高数据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能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建设数字化的智慧城市,利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争取建设面向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数据跨境流动的自由贸易港。我们青岛可能会有这个条件。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形成强大的数字贸易,我们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第五,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及产业生态系统,提升新工业革命条件下战略管理、价值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第六,提升金融服务、人才培养、营商环境和制度政策保障能力。
作者简介:张大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12-13)
原标题:《张大卫:黄河流域(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