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三江源国家公园海拔400
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相传,早在尧舜时,黄河就是一条有名的河流。在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最早的记载。
现在我们当然清楚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现在归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在科研工作者的探寻中我们也知道了黄河的真正源头。
黄河源头分3个地点
1.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
2.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3.卡日曲,以五个泉眼开始,流域面积最大,旱季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从多个不同地点发源后,黄河并没有着急汇聚在一起,而是流经一片很大的湿地——星宿海。
星宿海,在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水坑和水塘,多到可以用满天星斗来比拟。
众多小流在这里不断汇聚,扩充着自己的力量,慢慢汇入扎陵湖这片汪洋,又经湖口流入鄂陵湖。有了这两个姊妹湖的存在才保证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中间的小山上,处理着牛头碑,这是黄河源头纪念碑。风很大,我们只能把自己捂的特别严实。
小山不高,牛头碑处海拔米,但这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也是黄河源头的地标建筑。
黄河经星宿海流到这里,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朵则山所阻,形成了黄河源头第一个巨大的湖泊--扎陵湖。经过回旋喘息之后,从湖东南的草滩上散乱地流出,中间又经过一条长约二十公里,宽约三百多米的黄河峡谷,分九股注入第二个湖泊--鄂陵湖。
在鄂陵湖,上午,湖面风平浪静,下午常常天气剧变,大风骤起,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浪花拍岸。据说,这是当年吐蕃松赞干布在此迎候文成公主时的盛大场面,一会儿又变成点点白色的风帐,由远而近,景象极为壮观。
扎陵湖和鄂陵湖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而著名,这一带不仅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放牧养畜的天然牧场,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大道。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很多牧民搬迁到玛多县成的易地搬迁点,从牧民变成市民,也有很多年轻牧民选择称为生态管护员,他们骑着马,驰骋在扎陵湖鄂陵湖畔,守护着这片源头净土。
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镜头诠释了什么叫“黄河之水天上来”。简约、大气地阐释了中国人对水、对江河的尊崇。
“天上水”倾泻而下,或许外国的朋友会被视觉效果震撼到,但只有中国人这一刻将李白的诗句从抽象的想象变成了现实的画面。
冬奥会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是哪里?
从本质上来说,所有江河湖塘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里的水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
在李白的时代,人们还普遍认为黄河的“河源”是西域的昆仑山,而昆仑山是“天地之脐”“天之中柱”,是一座通天的神山。所以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可能不仅仅是表达河源之高,也反映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认识:黄河,就是起源于天上。
黄河地图如今,依然可以这么说,天上代表着高不可攀,代表着纯净,代表着没有人为影响。现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正按照这个天上的标准布局规划,让每一滴黄河水圣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