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的河真的是指黄河吗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汉字、每种食物,甚至每个省份的名字都有着其历史渊源,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帮助华裔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中国各个省市名字的由来,灵犀中文的老师特别做出一个系列的文章,分为7期介绍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快和小编一起去看看这期我们学习哪几个省呢?
中国省市地图北京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现在是中国的首都。京在古代是国都的意思,因为位于北方所以被称为“北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北京春秋战国时期,北京最早作为燕国的都城被称为“蓟”。在众多别称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北平,明太祖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都城改称北平。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迁都城于此,这就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哦!后来民国时期,又改名为北平,到新中国成立,最终定为了北京。
天津
天津,简称“津”。天津地区最开始形成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运送粮食、物品等的码头。曾被称为“直沽寨”、“海津镇”等。
天津关于“天津”的命名有多种说法,“赐名”说最为流传。明代永乐二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南下争夺皇位,从天津地区出发,后来为纪念这个“天子渡河之地”,明成祖将其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指渡口。同年因为该地渡口的特殊性,明成祖在天津设置了军事部门,保卫城池,因此,还有人称呼“天津”为“天津卫”。据说后代的皇帝们有的还会专门去这个“天子渡口”渡河呢!
河北
河北省,古称冀州、直隶。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北,故名河北。其简称为“冀”。为何称“冀”呢?源自其古称“冀州”。说起这个还与“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有关呢。
河北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是九州之首,据说大禹治水第一站就是冀州,当时的水患相当严重,治理起来困难重重,大禹希望能够早日治水成功,就将这里取名冀州,“冀”字表示希望之意,大禹希望能够早日治水成功,故如此命名。如今的河北虽不是冀州当初的面积,但是和其渊源颇深,因而简称“冀”。
河南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河南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同上述冀州一样,豫州也是九州之一,豫州是大禹的家乡,《康熙字典》说:“豫,舒也。”意思是说“豫”意为舒适、快乐,大禹认为家乡是他的发源地,是舒适之地,因此命名为“豫州”,这也就是后来的河南简称为“豫”的原因。
山东
山东省,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清朝初,“山东”正式成为省的专名,主要是因为太行山。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所以得名——山东。
山东山东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别称——齐鲁。春秋时期,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到战国末年,随着齐鲁两国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其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故而“齐鲁”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圈,“齐鲁”这一地域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也成为了山东的代称。
山西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地区是晋国的领地,故而简称“晋”;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家三分晋国,是华夏从春秋到战国的重要分界点,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开始过渡,因此,今天人们也将“三晋“作为山西的美称。
以上就是本期的中国省市名字由来,下期我们继续介绍其他省市的名字由来,下期再见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