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琴台音乐节开幕,22天18场演出亮

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254678.html

这一夜,黄河之水在长江之滨奔涌;这一夜,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热爱;这一夜,掌声久久不息,心潮澎湃不止。2日晚,《百年抒怀——李心草赵聪与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为第十届琴台音乐节拉开序幕。

全本《黄河大合唱》点燃豪情

第十届琴台音乐节开幕演出现场。

音乐会一开场,随着《红旗颂》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音乐从激情澎湃到气势壮阔,革命者的刚毅果敢、深情热爱都浮现在观众面前。整场音乐会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用一整个下半场来演绎的《黄河大合唱》。回望建党百年,回望峥嵘岁月,还有什么音乐比《黄河大合唱》更能激励人心?而中国交响乐团带来的,是鲜少在舞台上出现的全本八个乐章《黄河大合唱》。“常听‘风在吼,马在叫’,第一次听到完整版,更加理解了什么叫‘血管里流淌的是黄河之水’。”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介绍,因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需要有优秀的朗诵家与琵琶演奏家加入,音乐也充满不确定性,多数演出中都只呈现其余七个乐章。但将第三乐章从诗朗诵变为朗诵歌曲的,正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严良堃、施万春等老一辈音乐家。为传承,也为演绎这一不朽经典,李心草带来了近人的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庞大阵容。

《黄河船夫曲》中的惊涛骇浪、《黄河颂》中的千年文明、《黄河谣》中的浴血奋战、《黄河怨》中的泣血哭诉,直至《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咆哮出战斗的警号,中华儿女不屈的灵魂将满场的观众点燃,当舞台上发出最后一记强音,舞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近10分钟仍连绵不绝。直到音乐家们返场加演《万泉河水清又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热情的武汉观众仍站在原地以掌声、欢呼声送给这热血沸腾的一夜。

演绎红色经典,“情怀”二字骗不得观众

《红旗颂》《黄河大合唱》都早已成为经典,或许每天都在上演。但在李心草执棒下的中国交响乐团,将热情与激情注入到了每一个音符中,也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

“我们在演绎革命题材、红色旋律时,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家要有情怀。”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李心草说道,“情怀不是说来就来的东西,它靠的是积淀。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在他看来,学习中国革命史、党史,都能从中体会到革命前辈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浴血奋斗的艰难岁月,所以要从音乐作品中体会到那种感情,一定得下功夫。”他强调,“古今中外任何音乐,感动观众的前提就是音乐家自己有情怀,自己为作品注入情感,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也骗不了观众。”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

红色经典是如此,新创民族音乐也是如此。音乐会上,被誉为“音乐外交官”的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用一曲《丝路飞天》带观众梦回大唐,在炫目的技巧、创新的手法中,一位手持琵琶的飞天女舞蹈家在音乐厅里“舞动”起来。在创作这部作品前,她去到敦煌采风,站在昏暗的石窟里,“千年的文化向我扑来”。每一次在海外演奏,观众总会站起来欢呼,赵聪也总会泪流满面,“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就是‘此生无悔入华夏’”。

琴台音乐节走过十年历程,音乐家刮目相看

2日晚的这场音乐会是第十届琴台音乐节的开幕演出,李心草与赵聪则是武汉观众的“老朋友”。为十岁生日而来,李心草说道:“能坚持每年举办、质量越办越好、规模还这么大的音乐节,在我参加过的音乐节中是名列前茅的。我很荣幸能带着中国交响乐团跟合唱团一起,为英雄的城市、武汉的观众献上这样一场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音乐会。”

第十届琴台音乐节开幕演出现场

赵聪则回忆起自己大学一年级时来武汉游玩的经历,被鸭脖子辣得直掉眼泪,“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性格、敢爱敢恨的城市。”几次来武汉演出后,她愈发觉得,“武汉观众需要有张力的、有碰撞的音乐,这与我个性中的直爽是有共鸣的。”得知琴台音乐节已走过十年,她感慨道:“看到这届音乐节的节目单,我刮目相看。这么多场演出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进行,其实很考验观众。而琴台音乐节经过十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观众和喜爱音乐的朋友,这一定是一个特别热爱音乐的城市。”音乐会上,赵聪特别演奏了作品《绽放》,“祝愿武汉继续华美绽放!”(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本文摄影夏俊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