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的源头被找到,仅有碗口大小,却为
01引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象征,在华夏儿女眼中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她已经与与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几”字形中国龙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因此,人们把这条流经神州大地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从左河水“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东奔致雨啸苍穹。”的诗句中,可以领略到黄河犹如中华民族那种气势磅礴,几经曲折纵横,经久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气魄与生命力。
《汉书·沟渠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这足以证明黄河的伟大之处!
不仅如此,我们中华文明也是起源于黄河流域,在这里中华文明也从当初的萌芽状态演变成生生不息的强大民族。于华夏民族而言,黄河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母亲河,它同样是我们国开疆辟土的原点。我们之前一直称黄河为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它为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提供了水源,也是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在此生根发芽,由此才衍生出了最早的人类祖先。
中国人一直有着寻根问祖的乡愁,对于养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人们自然也是孜孜以求的追寻着其源头。
黄河02黄河水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来向世人展示黄河的气势磅礴。
遇到山川深谷的黄河,像从天而降的天边之水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母亲一直不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她一路狂吼着并夹带着厚厚的黄泥沙,从源头奔涌而下。黄河之水所到之处,就是文明生根发芽之地。几千年来,人们不断歌颂着黄河母亲,无数的诗人和歌唱家用自己的才华歌颂赞扬黄河母亲。
抛开一切虚幻的文化之风,我们知道黄河之水不可能如李白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古至今,无数的华夏儿女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孕育华夏儿女的黄河母亲,其源头到底是在哪里?
青海黄河源头03多番探索,黄河的源头是碗口大的泉眼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如今的华夏儿女要比古人幸福的多,我们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指引下,得以将华夏儿女追寻千年以来的黄河源头找到。经过科研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寻找,专家们最终在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个地方找到黄河的源头,也就是说黄河的源头不止一个,而是三个,并且三个皆是位于青海一带。而这3处源头中最有特色的还是黄河南源,也就是位于巴颜克拉山脉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
和人们的以往认知不同,源头之处的黄河之水一改浑浊的模样,而是清澈异常的雪山之水。在四季严寒的雪山之上,融化的雪水随着地势奔流而下,虽不是天上而来的圣水,但同样也有李白《将进酒》里所描写的磅礴气势。但令人诧异的是,拥有如此汹涌水量的黄河母亲,其源头的洞口竟然只有碗口之大,实在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黄河人们很难想象,这碗口流出的涓涓细流竟然经过跋山涉水的蔓延流淌,竟变成了奔涌而下的“天上之水”。
对于原本清澈的黄河之水为何会变得浑浊不堪,我国地理学家们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原来年前的黄河之水从源头到中间都是清澈见底的,现如今的黄土高原一带也都是原始森林覆盖,那里曾经也是鸟语花香,百草丰茂,无数的生灵在那里安家落户。
原始森林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里开始有了人迹的踏足。原来无数的花草树木被砍伐践踏,渐渐的原始森林被人们砍伐殆尽,森林的消失导致泥土流失,原本养育生命的黄土被冲进清澈的黄河水中。这就是黄河水直接由清澈见底变成如此浑浊的原因。
究其原因,这就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谁能想到曾经的“塞北江南”却变成了黄沙遍地的黄土地。但也正是因为流域的过程中卷走万吨黄土,经过多年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平原,成为了最初的中原之地,不得不再次叹服自然的力量。
黄土高原04源头禁止任何人靠近
对于黄河之源终于被找到,这对于中华儿女绝对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无数人想要来到黄河的源头去一探究竟。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政府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黄河源头。这倒不是因为有什么大的秘密,而是在于黄河源头虽然只有碗口般大小,但其周围却有着诸多隐藏的隐患。黄河源头的四周土地含水量很高,其土质一般较为疏松,再加之地底下可能还存在未探测到的细流,很容易让靠近它的游客陷入其中。
与此同时,由于源头之处是属于违背开发的生态环境,附近隐匿着不少凶猛的动物,却因为喜欢在源头处饮水而命丧于此。也因此,出于自然生态以及游客的安全考虑,对黄河源头的探寻之旅也被阻断,这也是黄河源头不准其它人靠近的原因。
野生动物05结语: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也是文明从未阻断的文明古国。黄河,这条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继续以她的慷慨哺育着华夏儿女。而作为同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也早已污染不堪,埃及的尼罗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在缩小。而我国的黄河周围的环境依然是保持着青山,无数中华儿女在此繁衍生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