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巧合黄河边上这两个地方,见证了古代
城市,是人类进步、文明所带来的精神家园物化的载体,其实,最初,“城”是为了防卫的功能,并且用城墙等为其来的区域,“市”则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城市,是很好的诠释了城市的变迁。这两个城市,在历史上渊源颇深,都曾经做过商氏的都城。商族是亲水、爱水、近水、临水、靠水吃水之族,是黄河、商河、小漳河之子,水里生来浪里长。建都前八后五,始终不离黄河左右;上古时期迁徙的民族往往以旧居的地名来命名新迁址的沃土。从“丘”和“亳”地名的蔓延上来看,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商族发祥地和出发原点,以及他们的迁徙路线和活动范围。这两个城市分别是河南省的商丘和安徽省的亳州。
商丘,河南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别名商、亳、梁郡、宋州、应天府、归德府;东接淮北、徐州,西靠河南开封,南临河南周口、安徽亳州,被和山东菏泽济宁交界;据历史记载,商族始祖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地于商,后迁徙,后人变成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在约前16世纪,契的十三代孙成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于南亳,约前11世纪,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称宋国,都城于此。三国黄初元年,称梁郡。南宋至元统称归德府,民国至解放改商丘。历史厚重的犹如一本大部头,在这里留下了众多人文古迹,流传了众多的故事传说。商丘是中国烹饪鼻祖伊尹的故乡,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神”阏伯司火的胜地。燧皇陵和阏伯台是作为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流传地。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开启了人文明的新纪元。诸如中国商文化博物馆、芒砀山汉文化博物馆、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景区、商丘古城、应天书院、张巡祠、梁孝王墓、火神台等。
亳州,安徽省地级市,地处苏鲁豫皖结合部,“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古称谯郡,安徽省西北部,北与河南省商丘接壤,东南与淮南相交界,西南与阜阳市接壤,东与蚌埠淮北相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姜姓焦国迁都于此地,修筑焦城。三国黄初二年年,封谯郡为”陪都“。据《后汉书》:”亳,汤所都“,”亳,高台之意“。商汤,定都于此地,这也是最初城市的雏形。北周大象元年,之故兖州为南亳近畿,改称兖州为亳州。唐武德七年,谯郡更名为亳州。后历史上多有更替,但区域基本变化不大。故先贤名人众多,如姬俊(上古五帝之帝喾)、一代圣君商汤、道家、思想家庄子、一代枭雄曹操、唐代悯农诗人李绅、清代大书法家梁巘等。旅游景点有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中药材交易市场、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华祖庵、曹氏宗族墓群等。
点击在历史上以“丘”、“亳”做都城的还有“帝丘”濮阳、南亳、北亳等。当然了,这只是小编的一家之言,各位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