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青海黄河源地区研究视域青海新闻

黄河流域在青海省域的部分包括黄河干流、湟水两部分,不包括入境的白河、黑河流域,称为青海黄河源地区,简称“源区”,与三江源地区相呼应。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青海省迫切需要站在生态屏障、流域源区的高度,开辟源区空间地域,开拓源区研究视阈,重构水生态技术体系,服务源区保护,助力发展。

一、源区治理需求

青海省内黄河干流河长公里(含甘青两省河界),占黄河总长的31.0%,含湟水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79%;多年平均出省径流量.5亿立方米(扣除入境水量),占径流总量的44.0%。年以来,该地区气候偏暖湿,处于平、丰水期,其中年,净出省径流量.93亿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49.73%,省界水体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源区治理存在以下需求。一是问题矛盾突出。生态系统以高寒草地和农牧交错区为主,自然生态脆弱,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受破坏极难自然恢复。近50年,常规利用区高寒草地近4成出现生态退化;湟水流域农牧交错区出现生态失衡而调水;22年出现断流,23个县纳入贫困县。表明退化与贫困相互掣肘,支流域水安全堪忧。二是研究储备不足。近年来,在三江源、祁连山等保护区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如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高寒草地退化机理、恢复与模式示范;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等。但水生态安全、生态产品与服务等领域仍偏少;常规利用区、分支流域监测观测设施匮乏;源区尚未成为研究单元。三是战略要求提升。三江源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年4月,四部门联合发布财资环〔〕20号文件,要求沿黄九省(区)在近3年,探索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及标准核算体系,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导向。实现上述要求,时间紧、差距大。

二、研究选题取向

源区作为全流域最主要的淡水涵养地和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应紧扣全新形势和更高要求,破除惯性思维,突出结果导向,突破科技瓶颈,服务国家战略。在技术路径上,整合集成源区资源成果,开拓研究视阈,突出水生态安全的主线,聚焦高寒草地、农牧交错区等典型生态系统,系统组织开展研究,形成新一代技术体系。在组织实施上,开放搞研究,以“全链条”即“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的方式,滚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在基础前沿领域,重点开展源区基础调查监测和水生态理论战略研究,把握自然变迁规律、社会发展范式和经济结构形态,优化要素功能结构和关键设施布局,建立天空地物联网长期监测观测体系,形成水生态安全评价预警技术方案,建立二级开放性研究平台、基础网络及服务网络。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调适技术研究、典型下垫面涵水性能与恢复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典型流域水文水生态模型研究与应用等。量化典型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利用强度的关系;把握典型下垫面涵水性能、关键因子及关系,谋划配套治理工程;遴选泽曲河、湟水河等典型分支流域研发水文水生态模型,耦合调控绿色发展。在应用示范领域,重点开展绿色发展协控技术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等,制定实施水生态功能区划、农牧业区划,指导分支流域、功能单元、城镇密集区等指标量化和标准核算,确保核算标准体系横向接合。

三、成果应用探讨

年以来,伴随着先后实施青海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工程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保持总体稳定。但受种种条件制约,针对源区特别是常规利用区的投入还很有限,不足以支撑治理需求。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化,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的能力,近自然恢复模式和低成本的技术体系与模式,面向需求的全域网络。

成果应用领域可突出以下方面:识别提取关键因子,运用信息现场采集——远程传输——动态监控的物联网技术,织补布设新一代监测、观测设施网络,研发数据产品评价模型、长期数据整合技术。科学划分下垫面,构建碳水循环参数体系、评估模型,明确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碳源碳汇格局,核算生态资源资产状况、耗用指标与产品服务净输出指标,逐年发布水生态状况白皮书。探索近自然、低成本的技术与模式,提高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的能力;优化区域通道、城镇空间及产业布局,适应水生态分区控制要求。因地制宜延伸产品与服务链系,以“水草畜、药蔬果”策动源区的农牧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针对退化生态系统采取群落与食物网建构、草畜营养平衡、禁牧轮牧、退化栖息地恢复重建等非工程措施和坡改梯、黑土滩治理等工程措施,谋划实施分支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于源区生态产品、服务的净输出,如碳源碳汇量、出境水量、水功能区水质、出境水质等,按照省区间协议规定的生态补偿范围、标准和政策落实补偿资金,反哺保护投入。我们致力于不懈研究实践,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见效,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源”。

(作者单位分别为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南藏族自治州建筑设计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