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黄河阻泳第一人rdquo
首发:8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志
每年暑假,全国多地都会发生学生溺亡事件,屡屡给暑期安全敲响警钟。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遏制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刻不容缓。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自年以来,王家圈村农民王和新每到夏季,就会每天拿着大喇叭在黄河边巡查,甚至不惜以身试险步入黄河险滩,劝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下水游泳,并自掏腰包走进多所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课。在他的带动下,当地阻泳志愿者队伍发展到多人,26.6公里长的黄河章丘段多年保持“零溺亡”记录,王和新也因此被称为“黄河阻泳第一人”。
“少一个溺水悲剧,就多一个幸福家庭”
“手持一根三四米长的木棍,一步步向黄河里走去,朝前跨一步,河水只没及膝盖;木棍再往前一杵,两步、三步,‘扑通’一声整个人掉进陡滩,浑黄的河水一下没过人的头顶,几秒内人就被黄河水冲走十几米远……”这是一段王和新以身试险“阻泳”的视频,短短十几秒,网上浏览量已超过万次,点赞量过百万。
“少一个溺水悲剧,就多一个幸福家庭。”今年49岁的王和新经常说起这句话。在黄河边生活了半辈子的他清楚地记得,年8月20日,暑假即将结束,正在吃午饭的他突然接到电话,同村一名高中生掉进了黄河里。他连忙骑上摩托车赶到河滩,岸边已聚集了几十名赶来救援的村民。
原来,王家圈村的8名男孩闲暇时到黄河岸边玩耍,一个孩子到河边洗手的时候脚下一滑,不慎落水,同行的一名高中生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人,结果自己没能上来。
熟悉水性的王和新与村民们持续下水救援了4个小时,当高中生被带出水面时,肢体已经僵硬。急救人员脱下白大褂盖住了孩子,而孩子母亲则疯了一般扑倒在孩子身上,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他的名字,王和新和在场的其他村民无不抹泪。
“17岁,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开学读高二,就躺在那儿了,谁能不难受?”王和新说,溺亡男孩是他同宗族的侄子,“平日里见了我总会叔长叔短地叫着,热情又礼貌”。
九曲黄河急,滩险漩涡深。黄河章丘段有26.6公里长,王和新深知,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由于水流冲刷,水下地势多变,沟壑暗藏,往往前脚不过膝盖深的河水,后脚就能没过人的头顶。
记者跟随王和新来到黄河街道常家村村北的一处黄河边,他找到一根四五米长的长杆,站在岸边将长杆伸向水里。当伸到离岸一米左右的地方,河水只有几十厘米深,再往前一伸,长杆立刻没进去两米多。
“黄河水流急、陡滩多,溺水后难上岸”。每年入夏后,不少大人和小孩喜欢到黄河边乘凉玩耍。特别是农村里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护,他们对水面下的危险一无所知,一旦落水,一口呛水便能致命。年,与王和新邻村的四名花季少年也因溺水命丧黄河。
“生命只有一次,水面下的危险无处不在。”在王和新看来,造成青少年溺水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们贪玩的天性和对水下危险的无知,只有让他们远离危险水域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最好办法。从那年起,在炎炎酷暑的夏季,他每天都到河边巡查,进行义务阻泳。
“这个地方有陡滩很危险,不信我给你们试试!”在年的一次阻泳中,几个孩子在黄河边打闹蹚水,怎么都不听劝。又气又急的王和新只好亲自下水演示,上面视频里的危险情景把孩子们当场吓呆了,他们点头应允着离开了。
没想到,孩子们走出十多米后突然集体转身向王和新鞠了一躬,大声喊道:“叔,谢谢你,我们记住了。”那一刻,下水后的王和新虽然身上有点凉,但心里却是暖暖的。
“捞上来的都是死的,我撵走的都是活的。”从此,只要是劝不走的,王和新就采取“你不上来我就下去”这一以身试险的冒险做法。为了让人们心服口服地离开,下水多少次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遇到还不听劝的,王和新就让学校和家长进行再教育。“亏了你啊!孩子不听,就算是打他,命还在。一旦淹死,命就再也回不来了!”邻村一个孩子的母亲感激地对他说。
自掏腰包到多所中小学讲防溺水安全课
“去阻去劝只是最后一道防线,安全教育前置才是避免溺水悲剧发生的最好方法。”年,王和新联合电视台拍摄了他真人实景下水演示的防溺水警示片《致命的河流》,并开始自掏腰包走进各个校园,免费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他还用脸盆让孩子们通过口鼻入盆的方式进行溺水体验,明白溺水的危险。
九年来,王和新先后走进济南、菏泽、滨州等市的多所中小学,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从刚开始被不少学校婉言拒绝,到如今各个学校都主动邀请他去讲课,王和新觉得很值。
由于暑期每天巡河,王和新不能外出打工,有的村民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妻子王连英也经常抱怨:“人家的男人都出去挣钱,他还从家里往外拿钱,就像着了魔一样,管也管不住。”
王和新家里种了12亩地,很多时候都是妻子在忙碌。面对妻子的抱怨、别人的讽刺,他几次想要放弃,但一想到有孩子可能在黄河里溺水,他就又坚持了下来。
在总结王和新阻泳做法的基础上,黄河街道积极探索“阻泳+扶贫+留守儿童托管”的阻泳新模式,从沿黄河的12个村庄挑选出24位贫困户老人,组成专职黄河阻泳志愿服务队,每年6月到10月开展巡逻。这些老人两人一组,分河段巡逻守护河道,每人每天给10元补助,既保障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让王和新身上的担子轻快不少。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看护问题,黄河街道委托王和新创办了“利群阳光培训学校”,专门托管留守儿童。章丘团区委也帮助托管站联系高校教授、讲师及大学生志愿者爱心接力,大手拉小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牵手关爱留守儿童的帮扶,每年都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0多名大学生前来支教,让托管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远离危险水域。
记者在利群阳光培训学校看到,王和新用投影仪为20多名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生动的暑期安全教育课。“原来水下这么危险,以后我再也不敢下河沟里摸鱼了。”今年读三年级的10岁留守儿童王文辉说。
王和新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托管班有60多名学生,都是附近五六个村的留守儿童,每个学生收费元,家庭困难者不用交,收的费用刚够平常的水电等开支和支教大学生的食宿。即便如此,王和新还是觉得收费尴尬,“等有了专项资金支持,做成纯公益的才能舒心”。
“王叔叔每年尽职尽责地在黄河边阻泳,教大家远离危险,我们都非常佩服,也愿意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里。”今年在留守儿童托管班当志愿者的张文琦说。
尽管嘴上经常埋怨,妻子王连英还是天天帮着给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们做饭,照顾托管班的孩子,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王和新的儿子今年24岁,刚考上哈尔滨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也经常给父亲帮忙。“儿子很支持我,就是时常担心我哪一次下水后上不来……”王和新对记者说。
阻泳路上并不孤单,“爱心接力”让更多孩子远离危险
“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架起保护孩子的安全网,才能真正避免悲剧发生。”王和新说。
在阻泳道路上,王和新并不孤单。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和章丘区多级政协委员、章丘团区委、黄河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章丘区黄河阻泳联盟正式成立,随后不断有沿黄的村民、机关干部、学校老师等加入进来,如今阻泳联盟人数已超过人。过去王和新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如今变成众人参与的“爱心接力”。
年,黄河街道积极争取到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和圣泉帮帮忙爱心基金款项.2万元,正式启动“爱心之家”扶贫公益项目。当年,黄河街道从爱心基金中拿出元资金,作为20名贫困留守儿童的暑期托管费交给王和新的利群阳光培训学校;年,又投资1.2万元为利群阳光培训学校铺装院内花砖,美化校内环境,保证了项目的有效运行。
黄河街道还从爱心基金中拿出6.56万元,为王和新购置了一辆皮卡车,并为贫困户阻泳队配备了统一的服装、喇叭等装备,还安装了30余块防溺水警示牌。
为解决水面巡逻和水上救援难题,年章丘红十字会为黄河志愿阻泳服务队捐赠了橡皮艇,为水上巡逻和救援工作“插上了翅膀”。同时,爱心之家项目还为王和新提供每个巡逻季元的汽油补贴。
王和新与他的阻泳战友们一起铸起了守卫青少年安全的铜墙铁壁,年以来黄河章丘段一直保持“零溺亡”记录。年,在山东省政协的大力推动下,章丘黄河阻泳模式被成功复制到菏泽市东明县、滨州市滨城区,实现了三地“零溺亡”、其他区县河段溺水悲剧明显变少的良好社会效果。
近年来,王和新先后荣获济南市第二届济南榜样评选活动“助人为乐榜样”、章丘区年度“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年度第六届章丘区道德模范。“阻泳是我的初心,零溺亡是我的使命,我会一直把黄河阻泳坚持下去。”王和新坚定地说。
“燃灯校长”用生命撑起山里的免费女高
他25年收养多个孤儿,培养出48个大学生
工资每月都扣这笔钱!去哪了?
穿错防汛背心,指导员藏的化疗单意外曝光
为完成退耕指标铲毁庄稼?化解矛盾要少用蛮力
00后大学生自制火箭,百万网友围观
下海救人的两匹“救命恩马”去世了
她拖着伤腿,跪地救人近20分钟……
监制:易艳刚责编:张慧
校对:赵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