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山西新闻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朱建伟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
中国旅游集团中旅风景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权
山西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文博与考古教授杭侃
聚焦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在郭兰英这首响遍大江南北的民歌里,留下了大家对山西最初的美好印象。近年来,山西开启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崭新历程,文旅产业发展已经融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势头强劲,活力十足。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甘肃、河南两度调研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的文旅融合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而全域旅游作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手段,与文旅融合密切相关。全域旅游思维下,文旅融合如何赋能城市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首先,以文促旅,推动全新城市形象的塑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是文旅融合的坚实基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大,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追求增加。在此进程中,城市形象成为吸引民众旅游消费的关键元素。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体体现,是城市建设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以文促旅,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拓展城市旅游空间,推动塑造全新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形象,最终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
其次,以旅彰文,促进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是文旅融合的有力保障。在新时代的旅游活动中,人们期望在每一次旅途中都能近距离触碰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这必然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全域旅游思维下,对于游客而言,外出旅行已从单纯的观光休闲玩乐上升到求新、求知、求乐的精神愉悦阶段。旅游与红色文化结合,能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旅游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能够创新旅游体验,拓展研学旅行新模式;旅游与农业文化结合,能够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总而言之,让游客在旅游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感知文化、亲近文化,进而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将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质增效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深度融合,真正繁荣城市的新兴业态。
文旅融合不是传统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简单相加,其融合势必会产生出新的业态,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新业态的培育。只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繁荣这座城市的新兴业态。
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为山西全域旅游建设量身打造系统方案,推动黄河沿岸优质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强劲有力的文化品牌,擦亮“黄河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名片。在此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用好科技手段,做实做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趁势而上,让“游黄河,登太行”成为老百姓最喜欢的选择,让“晋风晋韵,黄河故事”成为最动人的传播,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出彩的三晋篇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
延续历史文脉培育文化之魂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繁荣文化和旅游业的崭新课题和历史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谋篇布局,主动对接,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培育“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标地位。为此,我们有五点倡议:
要强化国家战略对接,做好顶层设计,做强黄河战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判调研,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范围与黄河中上游在地理层面高度吻合,大运河的空间走向在黄河中下游与黄河相互交错,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对接发展,将共同串联起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和经济大走廊。
要积极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延续黄河遗存。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脉,自然景观壮丽,生物资源多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水利工程应运而生,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治理进入了新时代。历代黄河的治理滋生了丰厚的黄河文化和独特的国家文明,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力量和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建议域内各兄弟省份积极整合黄河流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科学完整地保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
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黄河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建议域内各兄弟省份深入挖掘黄河文明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挖掘姓氏文化、黄帝文化、功夫文化、汉字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全面弘扬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积极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要建设一批精品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故事既是一部人类认识黄河、与黄河搏斗的故事,又是一部人类与黄河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黄河故道、千里黄河大堤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达着历史的见证。黄河流域两岸的治黄遗址和工程文献凝结了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此,我们建议域内各兄弟省份围绕“中华源·黄河魂”主题,统筹推进文化遗产连片整体性传承利用和保护展示。
要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引领黄河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黄金黄河文化旅游带,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人民“幸福河”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将围绕“中华源·黄河魂”这一主题,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国家森林步道、湿地公园群建设,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整合文化遗存、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串珠成链,将黄河沿岸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扮靓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我们建议域内各兄弟省份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协作区,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协作,推动沿黄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城河互动、区域协同”的国际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朱建伟
创新人才机制推进全域旅游
论文化产业资源,山西可以列为全国文化资源最富裕的几个资源大省之一。
论历史文化名人,山西的文化大家可谓数不胜数,群星灿烂,涌现出荀况、廉颇、柳宗元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
论文物数量,山西是中国文物数量最丰富的省份。余座古代建筑,其中全国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共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山西占了全国80%以上。
论“中国之最”,山西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五台山、五岳之恒山、女皇帝之武则天、武圣之关羽、四大名著之罗贯中等。
论自然风光,早就有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久远流唱;这里“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奔腾的黄河浪,迷人的北武当,神奇的平遥城……
山西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山西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耐人寻味的中华传说和历久弥新的动人故事,为黄河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尽管上述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可以为山西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仅仅依靠“资源支撑”的产业很难壮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山西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早就成为“中华文化的脸谱”,它们并不能自然生成为感动世界的文化品牌。在一个智慧和创新决定未来的时代,“资源型”的单一支柱支撑的产业,其自身结构极不稳定,它必须依靠“智慧与创新”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极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的发展。
今天,山西省已经将发展文旅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大力扶植与推进。但是,如何运用上述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山西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富有特色与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如何寻找并定位推进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这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十分关心的重要话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提升,对于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地表硬件建设等“产业资源”的利用,比起构建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利用现代社会文明体制的成果来说,也许后者更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的智慧与创意的依赖。人们选择工作与生活地点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选择地理位置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目标区域是否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凡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地方,往往都会引起世人的持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