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个函谷关都在哪里

函谷关为天下雄关,千古要塞,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是中国建置最早的古代雄关要塞之一,有“四大名关”之称。

函谷关有三座,即古(秦)函谷关、新(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古函谷关又称秦函谷关,简称秦关,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函谷关镇王垛村,北距三门峡市75公里,“西去长安四百里”。因关城在山谷之中,深险如函(匣子)而得名“函谷关”。

函谷关始建于战国之秦国,为秦长城的防御体系。函谷关西据黄土高原,东临山中绝涧,南接巍巍秦岭,北塞滔滔黄河。函谷关所控谷道东至崤山,西至潼津,东西数百里,“其中劣通,东西十五里,绝岸壁立”,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函谷关“双峰耸立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号称天险。

古函谷关关城,由东、西、南三道城墙组成,东城墙自南而北一字排开,建于陡峭的两壁之间,高达十余米。东城为三道城墙的主城门,城墙正中有两个门洞,门洞上方嵌有刻着“函谷关”三个大字的石匾。

由函谷关东门向西15公里,为一条东西向通道,称函谷关古道。山谷深50~70米,谷底宽2~10米,有蜿蜒崎岖的道路相通。

秦末,项羽破函谷关,下令焚毁关城。此后,关城被重建,却又屡屡被毁。现存关城遗址为不规则长方形,平夯夯打而成。

新函谷关又称汉函谷关,简称新关,位于今河南新安县城东,建于汉武帝时期。前年,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徙故关于新安东界,以故关为弘农县(今灵宝市北),东徙盖三百里,谓之新关”。

新函谷关距离故关公里。新关初建成时,关坛高约九米,南北25米,东西20米。坛上建有两层楼,一层为四面拱式圆门,二层为二门二窗。坛下为宽4米、高7米的拱式东西通道。

新函谷关东指洛阳,西望长安,南横秦岭,北瞩黄河,历为交通要隘,用兵之重地。东汉灵帝为护卫京师洛阳,曾置八官都尉,新函谷关即为“洛阳八关”之首。

民国时修整,保持原有规模。关门两侧有康有为书写楹联,其西门楹联为:“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横额“汉函谷关”。

魏函谷关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处,距秦函谷关约5公里。年,曹操西征张鲁,马超据潼关拒之。传为曹操派遣大将许褚修建关楼与之对峙,遂破马超。魏函谷关关楼上曾有康有为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后来,关城毁于抗日战争的战火。遗址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而被淹没,如今仅存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三座函谷关中,唯有“真身”古函谷关,有幸在今天重现当年雄关风采,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根据资料整理,不当之处请见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