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很多河南人不知
发现美好,分享美好。
河南省武陟县,一个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却是了解黄河文化最好的地方。其实很多非武陟县的河南朋友甚至都不知道武陟县是“黄河文化之乡”,今天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来讲解一下武陟县为什么是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又有哪些黄河文化值得去了解。
为什么武陟县是“黄河文化之乡”?
描述黄河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很多人都应该没有听过,叫“铜头铁尾豆腐腰”。
“铜头铁尾豆腐腰”形象生动描述了黄河的各个河段的形态:铜头说的黄河的上游大堤似铜头坚固,铁尾说的黄河下游堤坝像铁尾巴一样坚硬,而豆腐腰说的就是黄河的中游大堤土质很差,像是豆腐一样松软。这样的描述意在说明黄河的中段大堤容易出问题,容易出现溃堤决口泛滥的情况。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那这些又和武陟县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因为武陟县就是刚好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这里发生的人们和黄河斗争的故事最多。包括尧禹治水、汤王筑堤、邢人作丘,修御坝御堤、建嘉应观这些历史故事,都是发生在黄河武陟县段。在长时间地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武陟县的历史、地域、民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和黄河文化融为一体了。
所以人们说,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武陟县才是“黄河文化之乡”!
黄河边上的“小故宫”:了解武陟黄河文化最好的地方
嘉应观,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黄河小故宫”的地方,现在是了解武陟县黄河文化最佳的去处。了解嘉应观,要从一段历史开始说起,这个在我之前介绍嘉应观的视频里有提到,今天再用文字详细描述一下。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水暴涨,黄河武陟县段发生决堤事件,数百万的百姓被迫流离失所,雍正皇帝胤禛被派往武陟县治理黄河,最终成功堵住了黄河的决口。后来雍正皇帝即位,在国库并不充裕的情况依旧抽出大笔白银在武陟县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了嘉应观祭祀河神,当时的嘉应观是全国黄河治理的总指挥中心,雍正皇帝御笔赐名“嘉应观”。
以上就是嘉应观的来历,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足以看到武陟县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看到嘉应观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因为嘉应观建造规模庞大,建筑宏伟,所以一直以来也被称为是“万里黄河第一观”。
现在的嘉应观保存完整,里边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背后也有很多故事值得去探究。嘉应观和紫禁城一样,也是中轴对称,两侧主要是河道衙门,中间一些重要的大殿依次排开,我选其中不能错过的是三个景致来给大家说下。第一个就是御碑亭,这个亭子进门就能看到,这也是嘉应观现在最珍贵的文物。亭子内有嘉应观的镇观之宝天下第一碑大铜碑。具体关于大铜碑的一些故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重点推荐大家去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