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的甘肃宁夏,巨大到吓人的人,长入外
《山海经》是中国远古的一部地理志,讲到了很多非常神奇的内容。而今天要介绍的内容,应该算是《山海经》里最神奇的地方之一了。这地方的特点在于大,人很大,树木更大,大到了超过一切人的想象。
首先介绍一处名叫邓林的树木。这里介绍的是树木,但却和一个巨人相关,这个巨人就是夸父。《山海经》并没有讲夸父到底多高多大,但是寻思这本书所用的字眼,对人的身材的形容有以下几种:如果是身材接近于正常人高度的,那就不用特别提出身高;身高高于一般人的,在二米三以上的,叫作丈夫;比丈夫更高更大的,叫作大人,比如在东部有一个大人之国,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巨人国。而比大人身材更高的,称为博。
而比博更为伟岸高大的,那就是夸。《说文解字》对夸字的解释是:奢也。也就是非常、极度的意思。夸父指的是身材非常、极度高大的男人。既然是极度,那就是《山海经》里的第一巨人。
最早的夸父追日的故事就出现在这里。大意是说夸父和太阳赛跑。时间应该是傍晚的时候,他追逐太阳的光芒,而且追上了。但是感觉特别渴,因此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这两条河喝干了,还觉得不解渴,因此向北去喝大泽的水。《山海经》里所说的北方大泽,指的是今天的贝加尔湖。
渭河发源于今天的鸟鼠山,而黄河是擦着贺兰山北上,夸父追日的具体位置,大约就在鸟鼠山和贺兰山之间的这一片地方。这两条河离得也不近,然而夸父能为了解渴先后喝干这两条河的水,说明这个神的确身高步长。之后还想去贝加尔湖,还没有到达贝加尔湖,就渴死了。用今天的度量衡单位来算,夸父追日的地方距离贝加尔湖大约两千公里左右。而他就死在这两千公里之间的路上。但是两千公里的路程,他能毫不犹豫跑去,说明在他眼里这点距离并不算多远。
这两千公里对于《山海经》第一巨人来说其实也不是短途。他在奔向贝加尔湖的路上并没有走多远,甚至没有走出今天中国的范围,就轰然倒地,估计附近的人家都认为发生了地震。而他带的两根手杖,也就扔在了尸体旁边。手杖原本已经是枯木,但却生根发芽,长成了两棵巨大的树,这就是邓林。
两棵树能够被称为林,我们可以想象这规模有多大。在《山海经》里还有八棵桂树被称为林的,这就是桂林,应该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最初来历。
在邓林的西边,有一个神奇的部落叫博父国。这个部落的人比一般的巨人身材更为高大。根据各种资料来推算,上古时候非常著名的巨人防风氏,身材应该在六米以上,而他这样的身高被称为大人,博父的身高应该比防风氏更高,而且是一种比较显著的差距。那么如果认为这个部落的人身高普遍在八米以上,恐怕并不算过分。
老严身高一米六。把五个老严头脚相抵叠在一起,就等于一个博父国成员的高度。这种高度的人放在现在,都不会传染上新冠病毒。因为根据科学,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距离是一点八米,而这个国家的国民身高远远超出我们今天普通人一米八,所以他们呼吸不到我们呼出的带病毒的空气。
这些巨大到吓人的人,两只手里都拿着蛇。右手拿着一条青蛇,左手拿着一条黄蛇。老严多次讲到过,《山海经》里的这些人之所以经常带着蛇,并不是作为玩物,而是作为武器的。而这个国家的国民经常要带着武器,说明他们虽然身材非常高大,但是处境并不安全。不过具体是什么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书上并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探索。当然老严也有自己的观点,后面再讲。
博父国的东边就是邓林,邓林的东边是积石山。积石山一直到今天还在,但是在甘肃境内就有两座积石山,无法确认这一座积石山是其中的哪一座。
而在积石山的东面,有一个拘缨国,这个部落的成员手里总拿着一把丝绸,搞不懂这是要干什么。拘缨国的东面,还有一个巨人部落,名叫跂踵国。这个部落居民的身材被《山海经》称为大,那就比博父国的人要矮小一些,当然比一点六米的老严稍微高一点,他们大概在五六米吧。如果这些人想翻墙偷我们小区的苹果,围墙是拦不住的。
现在又说回到树木身上去。就在拘缨国的南面,有一棵神树,名叫寻木,是《山海经》神树之一。《山海经》里有很多神树,其中著名的有若木、建木、丹木等,相比之下,寻木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棵树有一个其他树所不及的特点,那就是《山海经》最高的树。“寻木长千里”,高度达到千里。如果换算成今天的数据,那就是四百多公里,足可以超过空间站所在的高度,已经到达外太空了。这才是真正的古木参天。
当然本文并不探讨寻木到底是什么,或者跟上古时候的外星文明是否有联系。这里只重点提出这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在黄河的西北方向,正好是今天的贺兰山边缘。当然具体位置还是不明。
而这片地方另外的一棵树,也非常神奇。这棵树并不高,当然是相对寻木来说。这棵树叫三桑,高度上百仞。古代的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百仞就是七八十丈,也就是不到两百米高。这棵树的神奇之处在于没有枝条,就那么孤零零的一根树伸向空中。我们知道,作为树木没有枝叶是不可思议的。而这所谓的三桑,到底是一棵树呢?还是别的东西被人误认为是树,或者比喻为树呢?
而三桑东边的汜林,相比之下就比较平常了。树木的高度也就跟一般树差不多,面积方圆三百里,也就是四五万平方公里的样子。这片树林的重要之处在于可以给上面的这些内容定位。《山海经》讲到,这片树林的北面就是昆仑墟,南面是从极渊。附近还有阳圩山、凌门山,这两座山都被黄河截断。
在《穆天子传》里,又提到了这个地方。不管从《山海经》还是从《穆天子传》来分析,这两座山都是今天的青铜峡。所以汜林就是青铜峡北面的树林,而昆仑墟就在今天的贺兰山。从今天的情景来看,正好在中卫市北面,跨过黄河青铜峡,有一大片树林。这样就可以把《山海经》所记载的这一部分落到实处,也可以说明当时的那些身材无比高大的人、长得无比高大的树木,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过。
至于那些巨型树木到底是什么,是真的大树还是被人误解为大树的,依然没有信息可以追寻。从三星堆出土的神树来看,那只是外形像树的一种设备,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品。所以从树上找不到任何信息。然而从人身上可以找到一些。
上面这些情节出自《山海经》的《海经》,而《海经》记录的是夏朝初年的内容。夏朝初年,在西方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崛起,那就是在中亚、南亚和西亚甚至北非留下深刻印痕的雅利安人。而甘肃、贺兰山这一带地方,正好是当时雅利安人和中华民族之间的交集地带。雅利安人疯狂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和中华民族发生战争。
那些身材巨大的博父人,为什么手里一直拿着蛇?这就是答案。他们也是当年抗击雅利安人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不是正因为这些巨人的阻击,加上昆仑墟众神的力量,才阻止了雅利安人的疯狂扩张,保卫了中华文明?并没有历史可以证明。只能推测,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山海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