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疆不可或缺炎黄从这里走出,至今仍
一、中华文明诞生于哪里
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化,也从黄土高原开始发端。当然还有一个有点不同的说法,那就是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到处出土的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仰韶文化,给这些说法提供了坚实的证明。
但正是这些文化的发掘,证明了在黄河流域或者黄土高原,是中华远古文化的辉煌时期,而不是发源时期。那是距今多年的时候,在历史记载上属于五帝时期,那时候氏族社会已经高度成熟,正在向国家形式演变。而生产力已经相对很高了,那时候全国各地的贡品都可以运到禹都,甚至导致青铜过剩,这就是证明。
那么更早的中华文明诞生于哪里呢?其实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诞生于昆仑。这就是中华文明东传论。但是在昆仑到底怎么诞生了中华文明,又是怎样传播到了东方,则没有具体的说法。而且现在相关资料也很少,无法串起一段完整的历史,只能说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追索。
中华文明和汉族文明并不是等同的。汉族文明源远晚于中华文明。准确的说,是在轩辕部落崛起,并分化出了有熊部落,黄帝当了有熊部落的首领,才诞生了汉族文明。而随着黄帝在和炎帝的阪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后来又打败了蚩尤,汉族文明才在中华大地上空前膨胀起来。从这点也说明,汉族文明的确发源于黄土高原,或者黄河流域,但是中华文明是早于汉族文明诞生的。
中华文明的早期,包括了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各种民族和人种。这里的昆仑并不是现在的昆仑山,今天我们叫的昆仑山是汉武帝命名的。老严综合了各种资料来分析,倾向于承认吉木萨尔县康家石门子是昆仑。这里的岩画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人类的生殖繁衍。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传承的保障。
二、人类进化而来的吗
说到文明的诞生,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开,就是地球文明到底是从原始蒙昧状态中逐渐产生和累积的,还是在地外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本地化的?因为有达尔文理论的存在,前者成为社会主流。然而达尔文理论无法解释清楚许许多多的考古出土现象,因此遭受了强烈攻击,地外文明论也就顺应而生。老严相信的是地外文明论。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出土过四五千年前的有关宇航的文物,这就是外星文明论的证据。其实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有让人十分信服的记载,那就是地球被地外生物入侵。地外生物为了攫取地球上的金属,奴役起了人类,但同时也把文明留在了地球上,成为人类文明的起点。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既然地外文明入侵的时候,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人类,为什么人类文明要从地外文明入侵之后算起呢?这就要从达尔文的考古说起了。达尔文的理论,早期的人类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实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旧石器时代并不算文明,因为猩猩也会用石头砸敌人、破坚果,甚至更为低级的动物也会使用工具。我相信本文的读者有人见过这么一个视频:一条拉布拉多坠入水中,水流湍急,无法上岸,另一条拉布拉多咬住一根木棒,把木棒伸入水中。坠水的拉布拉多咬住木棒,被拉了起来。
外星文明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属于所谓的旧石器时代。地外文明的入侵,很快打开了人类的格局,新石器、陶器、青铜接踵而来,人类文明从此占据了这个星球!是外星文明引领了人类,还是地外文明修改了人类基因?不得而知。老严倾向于后者。
地外生物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年。他们占领着地球,还和地球上的人类杂交,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人类。但并不是说上古时代不同于今天人类的人都是这种来历。那些杂交而成的只是个体,不能算是人种。能算得上是人种的,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是一个群体。
在昆仑周边,生活着大量的这样的群体。这些人种各不相同。至于为什么在今天的新疆大地上聚集了这么多的人种,而其他地方人种不多,老严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有过解释。因为那时候发生了一场惊天大洪水,大量的水潦积在陆地上,成为大量的堰塞湖。堰塞湖并不稳定,经常坍塌,人们根本无法生存。而那时候只有距离海洋最远的新疆这片地方比较安宁,没有那么多的堰塞湖,因此大量人口从四面八方迁来。
这些人组成的部落在当时叫国。这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点大家都懂。正是这些不同长相,不同身材,具有不同本事的人群,共同创造了最初的中华文明。
那时候的人种消亡是非常快的。虽然人种繁多,但是数量都比较少,——相对于今天的人种来说比较少。不同的国之间发生战争,互相兼并,造成了大量的人种消亡。这个消亡其实是有一种合并。虽然消亡了,但是他们的遗骸还在今天出土,这些遗骸无声讲述着那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在这众多的国之中,有一个国名叫轩辕,这是一个在各种消亡中完全生存下来的部落。
三、《山海经》的神奇
随着大洪水消退,中华民族的活动舞台离开了今天的新疆,逐渐东移,然而,并没有古籍讲述中华民族是怎么形成、怎么东迁的。倒是在黄土高原壮大的时候的布局,《山海经》写得很清楚。
《山海经》并不神秘。禹写作《山经》部分的时候,以舜都蒲坂为中心,写了东南西北四方的山系。其中很多方向又分为若干列。舜都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我们今天要站在这个立足点,看看西面的第三个山系都有些什么古怪。
这是《山经》最为神圣的山系。首先是崇吾山,地处黄河南岸,也就是起点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野鸭子,并不出众,特殊的是每个鸟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需要两只鸟配合起来才能飞。这种鸟叫蛮蛮。
往西有不周山,在这里可以看见黄河从地下流出来。再往西有峚山,黄帝曾经经常在这里吃玉膏,他采撷峚山中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的南面。再往西北有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人脸龙身,他曾在昆仑山南面杀死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杀了。鼓化为鵕鸟,昼夜哀鸣。
再往西有泰器山,山下是观水发源地,观水向西流入沙漠。观水中有很多文鳐鱼,形状像普通的鲤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和鸟一样的翅膀,浑身是青色的斑纹,白脑袋,红嘴巴,常常在西海行走,在东海畅游。再往西有槐江山,这座山是天帝的空中花园,由神英招主管。英招马身人面,身上有老虎的斑纹,有鸟的翅膀,他经常巡行四海传布天帝的命令。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昆仑,那里火光熊熊,气势恢宏。
槐鬼离仑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鹰鸇等飞禽的栖息地。附近还有桓山,有穷鬼居住在那里。另外有个神住在山中,他的形状像普通的牛,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一条马尾。往西南就是昆仑,这里是天帝的下都,由神陆吾主管。陆吾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他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时节。山中还有一种鹑鸟,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用服饰。
再往西有蠃母山,神长乘主管这里,他是天的九德之气所生。这个神的形貌像人,长着犳的尾巴。再往西就是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和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经常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她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
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山海经)再往西就是轩辕丘,这里没有花草树木。这里原本是黄帝的行宫,后来成为祭祀他的地方。再往西有一座长留山,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的野兽都是花尾巴,而禽鸟都是花脑袋。山上盛产彩色花纹的玉石。这里是神磈氏的宫殿。这个神主要掌管太阳落下西山时光线射向东方的反影。
再往是符惕山,一个叫江疑的神居住于此。再往就是三危山、騩山。耆童居住在騩山。他发出的声音常常像是敲钟击磬的响声。再往是天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也出产石青、雄黄。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汤谷。山里住着一个神,长得像黄口袋,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发出的精光红如火,还会唱歌跳舞。这就是帝江。再往西是泑山,神蓐收居住在这里。站在这座山上,向西可以望见太阳落山的情景,那是由神红光主管的。
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山海经)四、中华文明发源地
这一列山大体是向西的。在这一条线上有很多神,这点和《山海经》其他地方不一样。而顺着这些神的路线一路向西,就到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今天的新疆。而其中具有地标意义的山,一是三危山,一是天山。
康家石门子今天的三危山在甘肃敦煌。《尚书》有“窜三苗于三危”,就是黄帝征服蚩尤之后,把三苗迁徙到了三危山。很明显,《尚书》讲的三危山和《山海经》讲的是同一座山,和今天的三危山也是同一座山。而天山,也就是今天的天山。有历史资料认为天山是匈奴命名的,那是错误的。
从河南到天山,一路都有神守护。他们在守护什么?很显然,中华民族的东迁就是走的这条路线,他们守护的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当然这也说明,中华文明发源于今天的新疆境内,核心是一个名叫昆仑的地方。这地方大概率是今天吉木萨尔县的康家石门子。
康家石门子以上是老严读《山海经》的感悟。有关中华文明的信息,这是记录最为全面的一本书,但因为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地理信息,并没有正面记录文明,需要阅读之后去思考和整理。大量的整理工作,只能由后续的读者们来完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