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助力,36项举措推动黄河流域生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昌威通讯员路莹
近日,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青岛市人社局印发实施《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青岛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五大助力”36项举措,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创新,努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贡献力量、作出示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落实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青雁归巢”计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以上。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促进劳动力和人才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深入落实促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九条措施。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就业技能。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点对点”帮助甘肃定西、陇南等地务工人员来青求职就业。以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为社会保险参保增长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实施基层人社公共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开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应用场景,推进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事全办”“智能办”,推广“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无感服务模式,拓展社保卡一卡多用实现渠道。
落实“人才强青”计划,聚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引才政策供给,研究制定“人才强青”计划配套政策,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以上。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局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资源共享、业务统筹的“大人才”工作体系。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在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青岛经验”。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落实,完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配套政策。出台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广“一式四化”人才服务新模式。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16条新政,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建立人才园区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招才引智工作站,实施青年人才招引计划,打造“青聚英才”品牌。
强化人力资源协同,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
树立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聚焦2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人才认定、引才奖励、实习补贴等政策措施。建立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引才直通车”机制,搭建专家服务产业赋能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提供人才服务定制化支持。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扩容青岛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升级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拓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三年引进培育中级以上职称工程师.5万人。加强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集聚,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
促进人社领域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发挥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
依托上合示范区、RCEP创新试验基地等,进一步畅通留学人才流动通道,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留学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举行“蓝洽会”“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万名海归精英聚青”系列引才活动。举办“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打造浮山湾国际人才港(青岛海创园),提高留学人才来青创新创业的吸引力。推进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深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发挥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协调促进作用,加快推进就业援助联动、人才服务合作、劳动权益协调联动、社保卡一卡通用。探索推动沿黄城市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
加快乡村人才培育,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推动大学生回乡、城市人才下乡、乡贤返乡。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实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科生到基层乡村工作。支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支持农业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促进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搭建乡村振兴技能服务平台,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资源作用,有效满足乡村产业技能服务需求。扩大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2万个。协同相关部门举办多元化乡村人才振兴活动,营造浓厚的乡村人才振兴社会氛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