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那一抹蓝色温暖
玛多,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这里处于三江源核心区域,平均海拔在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每次到这里采访,身体都要承受极大的痛苦。
5月22日凌晨两点,在西宁家中熟睡的我,突然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惊醒,尚未经历过大地震的我一阵愣神,迷糊中看了眼手机,看到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一下子清醒过来。由于住的离分社比较近,我也最早接到前往地震灾区的通知。
↑5月22日凌晨,新华社青海分社准备车辆前往玛多县。(手机照片)
带着行李箱赶到单位,迅速整理好相机、镜头、无人机、电脑、三脚架以及各种充电器。四点钟,和同事向着震区进发。
↑5月22日凌晨,新华社青海分社车辆出发前往玛多县。(手机照片)
在风雪中,蓝色的帐篷让人心安。
玛多位于青海南部,距西宁市有多公里。我们星夜出发,看到源源不断的救援队伍驶向玛多县。行驶至共和县塔拉滩时,天色渐亮,但云层极厚,我们忧心天气状况,玛多位于黄河之源,五月下雪是常见的风景。车辆驶过海拔米的鄂拉山隧道,果然出现了风雪天气,我们所有人心中一沉——在高寒地区,地震加风雪天气,救援难度将会倍增,而我们的采访工作,也必然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5月22日清晨,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看到的天气状况。(手机照片)
九点五十左右,我们终于抵达玛多,驶入县城,发现这座熟悉的小镇建筑完好,眼中所见,没有出现坍塌情况,我们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一半。
↑这是5月22日清晨拍摄的玛多县城街景。(手机照片)
此刻,玛多县城下起鹅毛大雪,我们立即开始工作。走到玛多县黄河源广场上,几十顶蓝色的救灾帐篷已搭建起,受灾群众在帐篷里躲避风雪,救援队员不断运送物资、搭建帐篷。
↑5月22日,玛多县受灾群众在县城黄河源广场安置点的救灾帐篷内躲避风雪。
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扛着工具,穿梭在帐篷间忙碌着配电。
↑5月22日,国网玛多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救灾安置点给帐篷配电。
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支起大桶,递送姜汤给群众御寒。这所县城,除了这些蓝色的帐篷,似乎与平日并无两样。
↑这是5月22日清晨抵达玛多县黄河源广场安置点时看到的情景。(手机照片)
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是最大的救灾安置点。地震后,学校名孩子第一时间被老师疏散到操场,无一受伤。学校副校长杨义萍告诉我,地震发生后五分钟,学生都已疏散到操场并开始点名,老师们迅速搬运物资给孩子们御寒。三十分钟内,救援队伍抵达学校并开始搭建帐篷,当天五点左右,孩子们都已住了进去。
↑5月22日,在黄河乡寄宿制学校救灾安置点,学生在帐篷里休息。
走在帐篷营区里,秩序井然,用水、用电、取暖、饮食等各种保障也在不断完善中,五月的风雪中,那些蓝色的帐篷让我无比心安。
震中个孩子得到妥善安置
海拔多米的黄河乡,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到达玛多县城后,按照部署分工,我与同事又冒着风雪,前往震中了解情况。
玛多通往黄河乡的道路,出现多处破损,一路上极为颠簸。十一点,我们抵达黄河乡政府驻地,同县城一样,20余顶蓝色的帐篷矗立在黄河乡寄宿制学校的操场上,该校名学生安然无恙,被妥善安置在帐篷里。
寒风正紧,雪片打在脸上生疼。走进帐篷,孩子们裹着厚厚的被子,年少的他们尚不懂得这样一场地震意味着什么,在帐篷里嬉戏打闹。有些孩子拿着书本,大声朗读,声音稚嫩却有力,朗朗书声传荡在窗外,路过帐篷的工作人员都会心一笑。
↑5月22日,在黄河乡寄宿制学校救灾安置点,学生在帐篷里读书。
安置点一侧的食堂里,老师与后勤工作人员在熬煮肉粥。天气寒冷,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吃上一口热饭,老师纷纷化身厨师,添水、掌勺,忙的不亦乐乎。
下午时刻,雪过天晴,西斜的太阳将黄河源染成金色。绿色的操场上,一顶顶蓝色的帐篷沐浴着阳光,让人心生暖意。
↑这是5月22日在震中黄河乡寄宿制学校拍摄的雪后天晴的安置点。(手机照片)
帐篷学堂迎复课
5月23日中午,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采访。当天,这所学校的六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已开始有序复课。
↑5月24日,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救灾安置点,曲迈卓玛在读书。
在学校,我见到了李加才让老师,这位37岁的汉子,在玛多教书育人已14年,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让他的皮肤黧黑粗糙,多年辛劳也让他两鬓添上几丝白发。地震发生后,李加才让第一时间疏散了学生。
↑5月23日,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救灾安置点,李加才让(左)在帐篷教室前和学生聊天。
寄宿制学校的大部分孩子来自牧区,父母放牧未归,无暇照料。在这里,李加才让老师成为了36个孩子的家长,孩子们上课、吃饭、睡觉,李加才让都要操心。他告诉我,这几天在学校里,所有老师都是一样的状态。
↑5月23日,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救灾安置点,李加才让下课后坐在学校篮球架旁看学生们上其他课程。
24日九点五十分,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操场上,16岁的曲迈卓玛与多名同学庄严肃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高原的天空迎风飘扬。青海玛多7.4级地震后的第三天,全县所有中小学名学生在安置点的帐篷中复课。这天,天空蔚蓝,阳光明媚,亲历这场地震的孩子们站在操场上,目视国旗,眼神坚定。
↑5月24日,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操场上,该校师生在参加升旗仪式。(无人机照片)
我操作着无人机飞到操场上空,遥控屏上,我看到一圈蓝色的帐篷将孩子们包围在中央,仿佛手臂一样,护佑着希望。
地震无情,但在黄河源头,那一抹蓝色,始终让我感到温暖。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
记者:张龙
编辑:章磊贺长山刘金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78.html